8月债市经历增值税征收新政、商品市场压制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等诸多因素制约下整体走势偏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月初短暂下破1.7%关口后快速反弹,并在8月28日触及月内高点1.84%,单月大幅震荡超15bp,为今年4月以来单月最大波动。
在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复苏下,债市机构行为也在快速变化。财联社注意到,在近期债市回调高位横盘震荡下,机构行为分化显著,不少非银机构逐步逆势加仓,其中基金对长债增配力度加大,单周环比增长超1800亿,而以农商行为主的银行机构持续卖出,仅大行对于短债表现增配。
财联社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期债市回调行至高位,长债性价比逐步凸显,以基金、证券为代表的非银机构持续加仓,上周净买入利率债分别为719亿元、563亿元,且久期逐步拉长。以基金公司为例,上周7-10年政金债和20-30年国债被多家头部机构追捧,长端交投活跃,分别净买入334亿元和204亿元,全周利率债净买入719亿元,环比高增1855亿元。
“与大行增配利率债以买短为主不同,基金和券商近期增配长债,或主要交易未来政策利率下调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而月末银行对于流动性有管理需求,还需避免长端利率波动对净息差带来的冲击,增配短债同样有助于配合财政发力下的政府债承接”,有机构人士表示,不少风险偏好较高的非银机构已建仓“左侧布局” 来获取超额收益,短久期赛道已经非常拥挤,长端捕捉波段机会和骑乘策略已逐步占据上风。
财联社注意到,增持长债的另一层逻辑也和市场对9月资金面持续宽松的预期有关。
浙商固收最新研报显示,经历了明显宽松的8月跨月行情后,市场对9月资金利率保持相对低位仍充满信心。
“主要考虑到9月份为传统财政支出大月,同时8月末国债、地方债发行进度分别为70.1%、74.7%,后续政府债提速压力可控,对资金占用不大,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打开后货币政策空间更加灵活,在月末等关键时点央行或可采用8月份的买断式回购和质押式逆回购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预计市场机构在9月份的杠杆策略或可更为积极,尤其是在交易所市场方面”,浙商固收首席覃汉表示。
从资金利率上看,在央行8月流动性净投放6000亿元的呵护下(其中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净投分别3000亿元),资金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
Wind数据显示,DR001月均值稳定在政策利率1.4%下方,而跨月的R001也仅1.42%,交易所融资成本GC001、GC007分别为1.23%、1.48%。“较低的融资成本会放大杠杆操作的边际收益,尤其是在近期信用债市场抗跌属性偏强的时点上,非银机构投向更高收益的长债市场的套利空间始终存在,也制约了债市长端回调的空间”,有分析人士指出。
西南固收首席分析师杨杰峰认为,从上周现券市场数据来看,在交易盘和配置盘力量共振下,利率后续“先维持区间震荡、再向下突破”的可能性正逐渐提升,短期内“缩短组合久期+优先配置老券”的思路或更有利于提高组合胜率。
对于9月长端利率的后续走势,中信固收研报认为,当前点位已显露一定配置价值或吸引银行、理财、保险等资金流入,但目前交易盘机构情绪及基金赎回情况尚不稳定,风险资产走势或仍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过从近期权益市场表现来看,上涨动力有放缓迹象,债市有望进入震荡企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