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家公司总市值超9000亿元,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打造了一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路径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迎来宣布设立四周年。
回顾四年发展历程,北交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74家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总市值超过9000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市场产品和功能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生态优化,吸引力持续增强,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未来,北交所将继续协同新三板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普惠金融试点,打造新质生产力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百舸争流
创新型中小企业快步跑
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一定位,统筹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北交所与新三板协同发展,通过绿色通道、公示审核机制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打造了一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路径,铺就企业成长的“快车道”。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上市募资合计567.2亿元。274家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在发行上市方面,北交所设置四套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支持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上市发展。目前,北交所274家上市公司中,262家适用第一套标准上市,占比95.62%;适用第二、第三、第四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分别有7家、1家、4家。后三套上市标准均给予未盈利企业上市机会。目前,北交所共有3家企业在上市时未盈利,其中,并行科技已经实现扭亏为盈。
2024年10月20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服务和审核支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
同时,北交所加快构建股债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沃土。今年5月7日,北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今年6月份,北交所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成功发行,发行规模3亿元。
目前,北交所已经构建起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据北交所官网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年内北交所发行公司债127亿元,发行国债12.04万亿元,发行地方债9505.51亿元。
筑巢引凤
“双指数”格局引更多活水
在新“国九条”引领下,北交所改革深入推进。
信息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去年12月份,北交所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引导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今年5月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支持上市公司走绿色发展道路。为落实“并购六条”,5月16日,北交所修订重大资产重组规则,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对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进行了细化明确。5月30日,北交所受理首单重大资产重组——五新隧装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在强化投资者回报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超八成北交所上市公司实施分红,合计分红金额59.67亿元。2025年以来,21家公司宣告中期分红,计划分红金额合计5.32亿元。
北交所流动性明显改善。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北交所日均成交额已接近291.51亿元,较去年日均成交额增长近4倍。
同时,北交所持续吸引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进场,投资者结构优化。以公募基金为例,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北交所主题基金有40只,合计规模166.01亿元。其中,28只为跟踪北证50指数的指数基金,产品规模合计113.2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继北证50指数之后,北证专精特新指数6月30日上线,北交所正式进入“双指数”投资时代。8月份,北证“双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北证50指数突破1600点,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突破2800点。
从资金层面来看,参考北证50指数基金目前超百亿元的规模,从长期来看,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未来有望带来百亿元级别的增量资金,持续改善北交所流动性状况。
乘风破浪
持续提升市场吸引力竞争力
目前,北交所已经走过初期建设阶段,进入了高质量扩张的新周期。下一步,北交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围绕“提质”与“扩容”,不断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投资端改革方面,北交所应加大力度吸引各类长期资金入场,鼓励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同时引导中介机构加大相关投研力度,提升市场稳定性和成熟度。此外,需持续完善北交所指数体系,推出更多适应不同投资需求的指数,为市场带来更多资金配置机会。
立足新阶段新起点,市场期待北交所继续以改革促发展,推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