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北交所迎来设立四周年。第一财经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达274家,总市值超9000亿元,全市场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
北交所自设立之初就定位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历经四载,这一功能定位是否得以发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第一财经表示,北交所设立四年来,总体展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逐步构建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北交所IPO、新股上市、市场指数等均有所表现,体现在IPO受理数领跑A股,多只新股“首秀”吸睛,在北证50带动下市场流动性亦显著改善。作为一家年轻的交易所,北交所改革步履不停,目前,“深改19条”落地两年,年内,该所又推出了北证专精特新指数。
市场各方对北交所改革还有更多期许。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希望北交所“深改19条”举措加速落地,并加快推进920代码的整体“换装”,同时加快ETF、公募可转债、专精特新指数基金的设计和申报等。
274家公司总市值超9000亿
北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该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74家,较2021年11月开市之初(81家公司)增加逾3倍,总股本383.76亿股,总市值9116.5亿元。
从市值表现来看,根据Wind市值1指标,目前,北交所共有10家公司总市值超百亿元,23家公司总市值在50亿至100亿元之间,合计占比约为12%。
北交所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盈利较为可观。最新中报数据显示,274家北交所公司上半年平均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225家实现盈利,盈利面82.12%,当期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分别有168家和137家,占比分别为61.31%和50%。
北交所投资者群体规模也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前期对比,2021年11月开市之初,北交所有400多万合格投资者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合格投资者总数增长约500万户。
整体来看,田轩认为,北交所设立四年来,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流动性逐步改善,同时,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中介机构、基金公司、社保机构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透明度不断提升。
在他看来,北交所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展现出多重“包容性”,这体现在:上市标准设计上,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设置多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发行审核环节上,强调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的适应性,适度放宽盈利要求;此外,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也体现包容性与灵活性的平衡。
对于当前北交所公司整体质量,田轩认为,量上,北交所公司数量稳步增长,涵盖了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质上,北交所公司整体质量稳步提升,经营业绩保持增长态势。
流动性、IPO、新股均有所表现
在北交所四年发展中,改善流动性、吸引长线资金、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长期成为关键词。今年以来,北交所的IPO、新股上市、指数涨幅均有所表现。
IPO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家企业IPO申请,较去年同期增长453%。其中115家拟赴北交所上市,占比超六成。另据北交所官网,上述企业中,110家处于问询阶段,5家IPO处于中止状态。
新股方面,年内,北交所打新热度持续升温,新股“首秀”表现十分亮眼。
上月开启申购的宏远股份(920018.BJ),吸引了67.81万户投资者打新,最终获配比例0.036%,共计冻结资金7408.33亿元,刷新北交所发行冻结资金纪录。前期开放申购的志高机械(920101.BJ),冻资规模也超过7000亿元。
不仅打新火热,今年以来,北交所新股的上市“首秀”表现颇为吸睛,多股首日涨超4倍。广信科技(920037.BJ)首日涨幅达500%;鼎佳精密(920005.BJ)、天工股份(920068.BJ)和星图测控(920116.BJ),上市首日也均涨超400%。
北交所二级市场方面,上半年,北证50指数以近40%的涨幅,冠绝A股主要指数。数据显示,年初至6月底,上证指数区间涨幅2.76%,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0.49%和0.53%,科创50涨1.46%,北证50的涨幅则高达39.45%。
随着二级市场走强,一批公司市值水涨船高。按上述统计口径,锦波生物(832982.BJ)、贝特瑞(835185.BJ)的最新总市值均超过300亿元。
对于北交所当前的流动性,田轩认为,该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成交量、成交额和换手率等指标明显提升。同时,在吸引长线资金方面,北交所推动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入市,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北证50在主要股指中表现突出,背后是政策驱动与市场信心回暖的双重作用,也反映出市场对北交所上市公司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交所的流动性痛点。”他认为。田轩也提到,北交所作为新兴市场,流动性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市场期待更多政策“组合拳”
“改革”一直是围绕北交所发展的核心关键词。目前,“深改19条”落地两年,市场对北交所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有所期待。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副总裁朱为绎对记者表示,希望北交所“深改19条”更多举措能加速落地,并抓紧推进920代码整体“换装”,同时加快ETF、公募可转债、专精特新指数基金的设计和申报,并推出北交所上市公司互动平台,加强信息披露,落地“北交所+H股”,加快北交所国际化进程。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目前,北交所日成交金额在300亿元上下波动,前期最高达到600亿元,希望北交所成交额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市值水平进一步攀高。
IPO方面,随着沪深IPO在2023年8月阶段性收紧,北交所逐渐成为企业IPO首选地。北交所如何承接更多优质上市资源?
田轩认为,北交所应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提升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制度,适度降低企业上市的隐性成本和时间成本,简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其次,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动建立企业培育体系。同时,优化中介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积极参与北交所市场建设,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
对于北交所当前和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田轩认为,总体而言,应将重点聚焦于增强市场吸引力与服务能力。
他建议,可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机制,探索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制度;二是着力提升市场流动性,通过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优化做市商制度、丰富交易品种等方式,改善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三是强化持续监管与服务,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等。
此外,田轩建议,北交所还需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境外优质资本和企业参与,拓展市场广度与深度,提升北交所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