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8月,A股市场电子行业总市值历史性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市场的市值新霸主。这背后不仅是资金交易产业景气度的体现,更是电子产业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
中报数据显示,电子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达到13.8%和8.35%,大幅跑赢全A水平,半导体、元器件和消费电子三大赛道表现尤为亮眼。
科技领域亮点突出,盈利改善也是今年助力A股市场上涨的推动力之一,截至9月1日电子行业有24家千亿市值企业,总市值13.8万亿,超过上市银行总市值约1万亿。
电子三大赛道中报业绩亮眼
2025年上半年,A股业绩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分化格局。全A股剔除银行非银金融后,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3.3%和2.01%,电子行业的营收、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达13.85%、8.35%,成为中报结构性亮点。
电子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受益于半导体及面板等景气度回升、AI技术革新拉动以及消费电子及光学光电等领域实现供给出清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营收达到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952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反映盈利能力提升。
与AI直接相关的板块上半年度盈利增长突出,元器件、光学光电子、半导体的盈利同比增长44.5%、25.6%、20.8%。尤其在算力领域,与英伟达供应链高度关联的光模块子板块第二季度的盈利同比增长127%、PCB(印制电路板)盈利同比增长63.8%。
元器件板块的盈利增速尤其突出,多家上市公司作为北美算力大厂的供应商,实现业绩爆发式增长。生益电子(688183.SH)、胜宏科技(300476.SZ)、骏亚科技(603386.SH)的净利润排名前三,分别达452.1%、366.9%、333.3%。老牌PCB企业沪电股份(002463.SZ)、深南电路(002916.SZ)、鹏鼎控股(002938.SZ)的盈利增速均超过30%。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PCB企业普遍表示,在AI技术带来结构性机遇的背景下,公司精准把握了AI算力升级、AI服务器等领域的需求,优化了产品结构,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从而实现盈利能力增长。
年内,全球半导体景气度继续回升,AI也是最强结构性需求。统计显示,半导体板块中报的营收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均超过15%。寒武纪(688256.SH)瑞芯微(603893.SH)、士兰微(600460.SH)等29家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过100%,澜起科技(688008.SH)、长川科技(300604.SZ)、晶合集成(688249.SH)等20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速逾50%。
产业链环节层面看,相比封测、材料、设备,半导体设计环节的业绩增长表现更突出,有16家从事芯片设计企业实现净利润翻倍,占总数(29家)比例55.17%。臻镭科技(688270.SH)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倍,增幅第一。
国金证券认为,半导体设计业绩增长显著的原因系人工智能、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先进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持续需求,传感器和模拟技术领域也有所贡献,随着AI技术的加成,驱动消费电子终端升级,以及政府补贴刺激需求,共同导致上游消费类占比高的芯片拉货积极,库存消化较快。
面板行业景气度跟随消费电子同步复苏,上半年有11家光学光电子实现利润翻倍,其中3家从事面板行业,6家从事光学元件,2家从事LED。光学光电子板块中,南极光(300940.SZ)的营收净利润均实现数倍涨幅,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44.67%、982.43%。
南极光解释称,公司是任天堂新款游戏机Switch2主机背光模组全球唯一供应商,Switch2上市初期表现强劲,发售仅25天全球销量已突破582万台,推动业绩高增,同时公司推动产品结构从低毛利率的手机产品为主,转向游戏掌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规显示、智能穿戴、工控显示等高毛利率产品,实现盈利能力提升。
机构继续看多电子后市
9月1日,电子板块迎来开门红,“易中天”在资金抱团合力下,均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中际旭创(300308.SZ)涨超14%,收报406.1元,总市值4512亿元,新易盛(300502.SZ)涨逾9%,报388.5元,总市值3861亿元,天孚通信(300394.SZ)涨近12%,报222.16元,总市值1727亿元。工业富联(601138.SH)再创历史新高,收盘总市值迈过1.1万亿关口。
伴随电子板块估值不断拔升,产业景气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能否匹配估值水平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9月是传统的电子旺季,当月有密集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布会,除了全球聚焦的苹果秋季发布会带来的最新产品将如何实现在AI软硬件结合以外,中国的AI应用发力C端用户和端侧设备也备受关注。另一方面,北美互联网资本开支密集上调,AI投入与营收互相促进的飞轮效应显现,算力基建的景气度延续对PCB、AI芯片、服务器的拉动也是市场聚焦的重点。
记者梳理多家机构研报,普遍认为电子行业在2025年9月以后主要存在四大投资方向:一是,半导体设备自主化加速:AI引领新一轮创新周期,带动AI芯片、存储芯片及先进封装扩产。国内晶圆厂扩产确定性强,正在推进关键核心产线建设和设备国产化。二是,国产算力产业链迎来放量拐点:DeepSeek-V3.1模型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进行适配设计,标志着国产算力正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破局”,建议关注国产算力、存力、运力相关头部厂商,以及先进制程衍生的设备、封测、PCB、电源管理等环节。三是,消费电子创新持续活跃:9月是消费电子新品发布密集期,AR眼镜、AI手机、AI PC重磅新机发布,中长期来看,AI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来换机需求带来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