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铁路纸质报销凭证全面停用”倒计时一个月,9月1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冲上热搜。据铁路部门此前规定,2024年11月1日起在全国铁路推广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旅客如需报销,可在线申请开具电子发票,无需到车站窗口或自助售(取)票机办理(即打印车票)。电子发票过渡期为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将全面停止使用纸质报销凭证。

图源中国铁路12306
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纸质火车票引发广泛“回忆杀”,并感叹:“收藏不了火车票了,有点遗憾。”“对老人来说不方便,有些可能没有智能手机,几车几座,纸质车票一目了然。”“应该提供多种选择,而不是直接一刀切取消纸质”。铁路12306工作人员对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9月30日后目前暂定是无法再取纸质票。乘客如有领取车票凭证需要,可于发车时间前在线下窗口或机器上打印白色行程信息单。”

行程信息提示单。 图源:中国铁路12306
据悉,目前旅客办理中国境内铁路电子客票购票、退票、改签业务后,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和移动客户端开具电子发票。电子发票是铁路运输企业提供境内旅客运输服务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以数据电文形式向服务购买方(可为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开具的收付款报销凭证,与纸质增值税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根据铁路部门此前规定,旅客在行程结束或者支付退票(改签)费用后180天内,可登录本人铁路12306账户申请开具电子发票。铁路运输企业为旅客开具电子发票后,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旅客不能同时开具电子发票和纸质报销凭证;跨境客运业务继续沿用现行铁路报销凭证。铁路部门表示,“为确保铁路客运发票电子化改革平稳过渡,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国铁集团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纸质报销凭证,同时及时评估电子发票实施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火车票“无纸化”进程最早可追溯于14年前。作为“无纸化”的雏形,2011年6月,“刷身份证进站”率先在京沪高铁沿线车站试点,但当时仅限于少数线路,且乘客如需报销凭证,仍需提前换取纸质车票。后续几年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火车票纸质报销凭证图源:中国铁路12306
2018年,海南环岛高铁率先实行电子客票服务试点。电子客票以电子数据替代纸质车票作为铁路旅客承运合同,进出站时,旅客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本人身份证原件或者凭借12306客户端生成的动态二维码通过自助闸机进行验证,办理进出站手续。旅客如需报销凭证,可于凭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取票机打印。2020年6月,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纸质火车票上显示有“仅供报销使用”几个字,说明其不再是乘车凭证。
2024年11月,铁路部门宣布,为跟进国家数字化电子发票推广进程,会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积极推进铁路客运发票电子化改革,结合铁路客运业务实际,研发了铁路客运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与国家税务总局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经前期试点完善、技术测试和安全评估,已具备全面推广应用条件。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于11月1日起在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推广使用。
据铁路部门介绍,与铁路纸质报销凭证相比,电子发票的票面保留了旅客信息、行程信息,增加了购买方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内容;获取更加便捷和安全,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在线申请开具电子发票,无需线下办理,可重复下载、打印,避免发票丢失和损毁的情况。电子发票在使用上更加高效经济,采用信息化的存储和传输方式,运行更加节约环保,电子发票全程实现无纸化,最大限度减少纸张消耗,促进企业节支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