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竞技台上,智能机器人完成精准抓取、实时避障时,观众看到的是机械臂的灵活运转,却鲜少注意到背后数据流转的“竞速赛”:每一次动作调整都依赖AI模型的实时推理,而推理效率的核心,藏在数据存储的响应速度里。
当大模型参数向千亿级冲刺、多模态数据量突破ZB级大关、AI基础设施面临TCO问题,传统存储体系早已跟不上AI的“脚步”,“性能墙”与“容量墙”如同两道铜墙铁壁,把很多企业的AI落地梦拦在了门外。
8月27日,华为交出了自己的答案,发布面向AI时代的高端SSD——AI SSD,即Huawei OceanDisk EX/SP/LC系列化新品。通过软硬协同的系统性创新,欲打破传统存储器的性能和容量瓶颈,为AI训练提速,提升推理体验,重新定义AI时代存储该有的样子。

不止是产品创新
训练一个671B参数的大模型,要吞3.5PB原始语料——相当于把350万个1TB硬盘塞满;全球互联网多模态数据飙到154ZB,传统存储集群看了只能干瞪眼。更要命的是性能不佳:国内部分大模型TTFT(首Token生成时间)平均1000ms,是美国同类产品的2倍,生成段文案要等好几秒;TPS(每秒Token生成数)才25 token/s,连美国产品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高并发一来直接卡成PPT。
就在行业对着模型训推瓶颈挠头时,华为扔出了新解法:发布专门针对AI负载而优化的固态硬盘——AI SSD,包括性能盘、容量盘两类产品,承担起不同AI训推场景下的训练喂数、向量检索等高频任务,打破性能与容量两面墙。

在性能突破方面,极致性能盘OceanDisk EX系列和高性能盘OceanDisk SP系列主攻“速度战”。前者盯紧对时延和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数)要求苛刻的场景,后者平衡性能与成本。和普通SSD比,这俩的提升是“量级跃迁”:IOPS翻3倍多,时延压到微秒级,相当于把数据传输的“高速路”升级成“磁悬浮”,直接缓解HBM(高带宽内存)、DDR(双倍数据速率内存)等负荷压力。
光有硬件不够,华为还一同发布了DiskBooster驱动软件,核心作用是通过虚拟池化、HBM数据直通、智能数据调度等内存扩展技术,直接把内存扩大20倍,把存储能力释放到极致,让速度与体验原地升级——以前单台一体机最多调32B参数模型,现在能拉到235B,不用加硬件就能处理更大模型,妥妥的“花小钱办大事”。
在容量升级方面,容量盘OceanDisk LC系列则是“容量怪兽”,单盘容量61TB、122TB、245TB三档可选,245TB直接刷新业界纪录,并且比HDD容量密度高了10倍以上。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存储成本“断崖式下跌”。以自动驾驶为例,存250PB原始数据,传统需要超过1万个24TB容量的HDD,这意味着占1160U空间、耗83.3kW电;换成华为245TB AI SSD,空间缩到172U,省了85.2%,功耗压到51.2kW,电费省了38.6%,更重要的是,数据预处理速度从2.1TB/s飙到13.8TB/s,效率提6.6倍。“又快又省”,正是AI企业最急需的硬实力。
现在AI大模型从“能用”向“好用”升级,对存储的需求早从“容量够大”变成“又快又大还能协同”。谁先破这个局,谁就能攥住AI基础设施的核心入口。而华为这波布局,刚好踩中了行业节奏。

打开 AI产业新机会窗口
当AI产业竞争从“算力单点突围”转向“存力+算力”协同博弈,华为AI SSD的登场,恰是打破行业瓶颈的关键破局者,树立起“存储适配AI”的新标杆:过去存储厂商拿通用产品硬套AI场景,“速度跟不上、容量不够用”的窘境频发;而华为从“场景驱动”,在“根技术投入”的思路,正推动整个存储行业加速转型。要知道,AI 已是当前最大风口,谁先拿出适配AI的存储方案,谁就能攥住市场,华为这步棋,相当于给行业划了新起跑线。
更具价值的是,华为AI SSD正在拉低AI产业的入场门槛,加速实现AI商业正循环。此前中小企业面对数百万、上千万的AI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只能望洋兴叹;而华为方案既能大幅削减部署成本与空间占用,又能提升效率,让中小企业也能用上高质量AI存储。这不仅会激活中小企业的AI创新活力,还能推动AI在更多行业落地:医疗AI影像诊断需要海量病例存储,华为AI SSD可帮医院降本提速;制造AI质检依赖实时响应,其性能盘刚好精准匹配,相当于为AI产业铺了条“普惠之路”,打破大企业的技术垄断。
与此同时,华为在AI存储领域的深耕,也在悄悄积累根技术护城河。
存储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软件算法与协同能力,比如DiskBooster的虚拟池化等核心技术,这些都需要长期研发投入。一旦这些技术打磨成熟,不仅能赋能AI SSD,还能横向拓展到其他存储产品,甚至反哺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形成“技术复用”的复利效应,这才是企业在赛道上长期领跑的关键。
过去AI创新聚焦算法与算力,存储常被忽视,导致“计算强、存储弱”的失衡;而华为AI SSD与DiskBooster的组合,用实际效果证明存储直接加持AI训推的效率与体验。这种认知转变,会让更多企业加入存储创新阵营,推动“算法-算力-存储”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进而加速整个AI产业的进化。
或许用不了多久,当我们谈论AI时,关注点将从“数据存不下、处理慢、用不起”转向“如何用AI创造更多价值”,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华为AI SSD等技术研发撑起的这场行业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