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9月1日,南方财经记者获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揭晓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之首。
据悉,GII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三项指标分别是:通过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风险资本(VC)交易量。
此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二,今年的评选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重塑了排名格局。
WIPO方面表示,风险资本投资活动帮助捕捉科技知识如何转化为初创企业,并最终在市场上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指标的改变使2025年排名第一的科技集群“易主”,反映出“深圳-香港-广州”与“东京-横滨”相比,在风险资本交易方面表现更突出。
据测算,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风险资本交易量全球占比达2.9%,东京-横滨集群为2.2%。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以6.9%“遥遥领先”,拉动其排名上升三位,成为全球第三创新集群。

(图源:WIPO报告)
在两个传统指标上,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亦表现亮眼。其中,PCT申请量占比9.0%、居全球第二,排名第一的申请者是华为;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占比2.4%,达19.4万篇,排名第一的组织为中山大学。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深圳市2024年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202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华为则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全球有效专利突破15万件,在蜂窝通信、音视频编解码等领域专利数量居全球前列。
“我国已成功将发展引擎切换到以高素质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工程师红利’,从而有效应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告诉记者,大规模、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积累,叠加有效的企业创新生态,才能释放出更大的创新动能和经济价值。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8月30日发文称,近年来香港创科发展突飞猛进,正以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同构建完善和具全球竞争力的创科生态。今年的排名能否延续以往的骄绩甚至更上一层楼,令人期待。以华为为例,其在港的研究院人数过去一年已激增至超过700人,华为亦成为过去区内贡献专利最多的机构之一。
广州坐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头部高校。ESI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文章发表量达545万篇,排名全球第一,中山大学排名全国第六。
从国家层面看,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集群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24个)、美国(22个)、德国(7个)。其中,我国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居榜首之外,北京集群排名全球第四,上海—苏州集群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