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逐步回暖,中国资产在资本市场的涨势再度吸引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日前,安联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郑宇尘,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程彧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轮行情的根本动力并非短期资金,而是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系统性风险缓和与政策托底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进入了新的价值重估周期。
郑宇尘和程彧认为,本轮行情的意义不仅在于价格上涨,更在于信心修复所带来的正向循环。从居民理财资金的转向,到海外资金的观望与潜在流入,这一系列变化都在强化市场的可持续性。
核心要素驱动行情
在安联基金看来,本轮行情并非简单的资金推动,而是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轮长期的价值重估周期。
程彧指出,本轮行情背后有三大核心要素支撑:第一,中国经济转型使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第二,房地产等系统性风险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缓和与改善;第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提供了强有力的托底。这三点均为“常变量”,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发挥作用。
程彧强调,市场上涨不仅意味着投资收益,更在于修复了全社会的信心,带来消费、宏观经济预期和资产配置的积极循环。这种财富效应正在成为推动市场长期向好的重要基础。
郑宇尘则表示,所谓资金推动其实存在先后顺序:国家队率先入场稳定市场,随后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跟进,居民资金在理财回报下降后逐步转向权益市场,而外资则更多以观察和渐进的方式入场。
创新药与优质科技成焦点
对于近期A股与港股的联动表现,程彧认为,两者同属中国股票市场,背后逻辑均是长期价值重估的大周期,而非单纯的此起彼伏。若从中短期看,差异主要在于无风险利率的定价。港元锚定美元,美债利率的边际下行空间更大,因此港股在无风险利率端可能具备更明显的优势。
他同时指出,港股近期表现承压,主要源自互联网板块权重过高、竞争格局激烈,从而拖累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但若放眼更广的结构性机会,港股市场并不缺乏亮点,例如创新药、红利资产板块的表现均优于A股同类品种,未来仍有望保持相对强势。
在具体行业上,程彧特别看好创新药的长期潜力。他指出,部分企业已进入商业化周期并实现现金流转正,叠加新一代产品周期到来,中国企业在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技术输出(license-out)市场的占比已达到三分之一,显示出显著的国际竞争力。这一趋势不仅强化了国内市场的基本面支撑,也为海外资金关注提供了重要注脚。
在投资策略层面,他强调安联基金将继续坚持增强型GARP(合理价值成长)框架,即以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的组合为核心,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配置比例。今年以来,随着具身机器人、创新药、可控核聚变等板块基本面持续改善,科技资产的配置权重明显提升。进入三季度,公司仍维持高仓位,判断优质科技板块有望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规则化主动管理
对于外资公募而言,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更像是一场长期考验。程彧回忆,安联中国精选在去年市场低迷期选择发行首只权益基金,并在成立后迅速建仓,背后依托的正是规则化主动管理(rule-based active)的框架。
这套体系强调在大类资产配置、盈利拐点识别等环节形成系统化判断,力求通过长期可持续的逻辑来应对市场波动。随着该产品即将迎来满一年的时间窗口,市场也将有机会用结果来检验这种体系是否能够带来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郑宇尘补充道,外资机构在中国的目标并非短期规模扩张,而是通过业绩结果来验证方法论的有效性。他介绍,安联基金在华始终坚持框架化、体系化、流程化和纪律化的“四化”投资体系,希望在不同市场周期中体现主动管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