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30 17:01:20 股吧网页版
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7月出口量同比激增,出海迈入“生态输出”新阶段
来源:界面新闻

  根据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统计,2025年7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贸易延续了结构分化的运行特征。在进口方面,国内市场对进口电动载人汽车的依赖程度持续降低,进口量与进口额进一步缩减,同比下滑幅度较为显著。出口领域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智能化配置以及不断优化的生产制造体系,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日俱增,7月出口量与出口额实现环比、同比双增,在全球市场加速渗透。

  从细分市场来看,7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延续并深化了差异化发展路径。乘用车领域继续贯彻“以价换量”策略,纯电动、插电混动及非插电混动三类车型均价同比仍下降约12%-18%左右,推动乘用车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69.27%,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客车领域则呈现 “量价背离” 与技术路线分化并行的独特局面。一方面,纯电动客车依托产业链成熟度提升与精细化成本控制优势,出口量同比激增 108.55%,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混合动力客车出口基数相对较低,但通过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实现突破,出口量环比大幅增长 650%,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复苏潜力。

  一、7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和出口额齐升,乘用车价格下行趋势持续

  2025 年 1-7 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额达365.83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实现19.00% 的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劲的行业发展韧性。其中,出口端表现尤为亮眼,1-7 月累计出口金额达345.62 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25.79% ;出口数量达189.70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48.58% ,较 1-6 月加快3.68 个百分点,增长动能持续增强。

  从分月数据来看,7 月市场回升势头尤为明显,出口表现再攀新高。当月出口总额达58.72 亿美元,不仅同比实现48.87% 的高增长,环比也增长15.27% ;出口量同步攀升,7 月单月出口32.50 万辆,同比增幅飙升至69.40% ,环比增幅同样达到15.27% 。价格方面,7 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平均单价为18065.58 美元,同比下降12.13% ,但与 6 月价格大体持平。

  在产品结构层面,7 月出口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乘用车与客车两大品类在出口规模、增速及价格走势上差异明显。乘用车仍是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的核心力量,7 月其出口数量与金额在电动载人汽车市场总量中的占比分别高达99.58% 和95.52% 。7 月乘用车出口金额达56.08 亿美元,同比增长46.28% ;出口数量为32.36 万辆,同比增长69.27% ;对应的出口均价为17329.07 美元,同比下降13.58% ,量增价降态势显著。

  在乘用车细分车型中,价格下行趋势持续,其中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价格跌幅最大,纯电乘用车紧随其后。7月纯电乘用车、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均价分别为16363.91 美元、20769.17 美元、15909.13 美元,同比降幅分别达17.74% 、18.28% 和2.95% 。

  相较于乘用车,7 月客车出口呈现 “同比高增、环比下滑” 的特点,且细分车型表现差异显著。具体来看,7 月客车出口数量为1381 辆,同比大幅增长106.12% ,环比下降28.22% ;出口金额达2.63 亿美元,同比激增137.98% ,环比下降22.57% ;均价则逆势上涨,达到190664.34 美元,同比增长15.46% ,环比增长7.87%,单价保持稳步提升。

  从细分品类看,纯电动客车是客车出口的绝对主力,且表现尤为突出。7 月纯电动客车出口数量达1366 辆,同比增长108.55% ,环比下降28.93% ;均价为192601.02 美元,同比增长17.20% ,环比增长8.94% ,无论是出口规模还是价格涨幅,均优于客车整体水平。而混合动力客车7 月出口数量仅为15 辆,与去年同期持平,但环比大幅增长650%;价格方面则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均价仅为14297.33 美元,同比骤降92.86%,环比下降89.23%。

  二、7月TOP10出口来源地格局生变,上海重回榜首位置

  1-7 月,上海市依旧稳居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额榜首,累计出口 72.64 亿美元,不过同比小幅下降 7.98%;江苏省紧随其后,以 45.11 亿美元的累计出口额位列第二,且同比实现 124.50% 的爆发式增长;陕西省则以 36.11 亿美元的累计出口额排名第三,同比增幅达 89.95%,增长势头强劲。1-7 月TOP10来源地出口金额合计达 246.97 亿美元,占全国电动载人汽车总出口额的 86.08%,头部区域的出口主导地位显著。

  与 6 月相比,7 月 TOP10 来源地的出口格局迎来“洗牌”。其中,上海市重新夺回榜首位置,与江苏省、广东省共同占据前三席位,形成新的头部梯队。四川省未能延续此前的出口良好态势,遗憾跌出前十行列,重庆市则成功跻身前十。

  7月,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对全球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速最高TOP5省份分别是甘肃、江西、湖南、江苏和黑龙江;最低TOP5省份分别是西藏、内蒙古、河北、辽宁和贵州。全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呈现两极分化现象,9个省份增速超过100%,9个省份出现负增长。

  三、电动载人汽车全球渗透力持续增强,亚非拉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1-7月,中国对全球电动载人汽车出口贸易额最高的目的地是比利时,为3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1.41%;其次是英国,为3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0%;第三是阿联酋,为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79.04%。TOP10目的地合计为195.8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6.66%。与1-6月相比,1-7月,TOP10目的地新进入的国家/地区是韩国,而退出的国家/地区是泰国。

  7月,中国对全球电动载人汽车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目的地分别是斯里兰卡、阿根廷、中国台湾、佛得角和越南。对110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实现同比正增长、对37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实现同比负增长。

  从出口目的地所属大洲维度分析,7 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展现出 “全球覆盖广、区域增长劲” 的显著特征,共覆盖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渗透力进一步提升。亚洲作为覆盖国家 / 地区数量最多的大洲,共涉及 47 个市场,7 月实现出口额 22.21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62.03%;欧洲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当月出口额达 25.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84%。同时,新兴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非洲市场延续此前强劲增长势头,7 月出口同比增速高达 108.66%;南美洲市场更是成为当月增速 “黑马”,出口额同比增幅飙升至 245.23%,位列各大洲增速首位,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持续释放。 四、7 月车企海外拓展高歌猛进,多市场突破彰显竞争力

  7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行业的海外拓展进程高歌猛进,不仅在传统优势市场稳固份额,更在新兴市场多点开花,进一步加深全球市场渗透。

  7月,企业海外布局动作频繁: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规划产能15万辆,标志着其在拉美本地化生产的重要里程碑;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有望通过本地化生产更好地融入欧洲市场,降低贸易风险;吉利汽车正式进军英国、意大利市场,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两款新能源SUV,加速其欧洲市场的渗透步伐,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新通道。7月3日,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口集团旗下“扎赫尔”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满载近4000辆中国产汽车,途经中东、地中海和非洲地区,最终抵达埃及达米埃塔港,标志着首条通往该区域的汽车出口滚装航线正式开通,为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搭建了全新物流桥梁。

  在技术合作与产业链协同方面,企业持续发力。宁德时代在印度尼西亚启动价值60亿美元的电池工厂项目,与印尼当地企业合资建设电池工厂,预计总电池容量达15GWh,不仅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汽车电池需求,还将涉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储能系统领域,强化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布局。

  7月,深蓝汽车在挪威发布深蓝S07,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并制定后续登陆多个欧洲国家的市场规划,计划推出系列定制车型,彰显中国品牌通过产品本地化与市场深耕,在欧洲高端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决心;阿维塔科技与埃及Kasrawy集团签约总代协议,成功布局非洲市场,继在中东市场取得进展后,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版图;比亚迪泰国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同时泰国工厂下线首辆比亚迪驱逐舰05,展示出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持续深耕与市场领先地位;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装载6817辆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展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出口的强大实力。

  总体而言,7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行业在全球市场多点突破,通过本地化生产、新市场开拓、物流通道建设及产业链协同等举措,从单一产品输出向全球产业生态构建转型,有效应对贸易挑战,全方位提升全球竞争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