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30 12:38:50 股吧网页版
时隔7年莫迪首次访华 中国社科院刘小雪:中印搁置争议再出发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8月31日至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将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这是时隔7年,莫迪的再度访华。他上一次访华还要追溯到2018年4月,赴武汉出席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2018年6月,莫迪又出席了在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

  然而,2020年6月,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双边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2024年10月,在共同需求的推动下,两国领导人在金砖喀山峰会上实现会晤,就外长和各层级官员对话、公平合理解决边界问题等达成重要共识,并为两国关系下一阶段发展定调——推动双边关系早日重回稳定发展轨道。

  今年6月,印度外交部公开表示,已与中方达成共识,将加快推动两国间直航航班的全面恢复。随后,据央视新闻报道,自7月24日起,印度正式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是印度时隔5年首次恢复向中国公民签发旅游签证,标志着人员往来逐步重启。

  与此同时,莫迪访华的时间点也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持续施压,并加征高额关税之际。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预告通知,拟自8月27日零时起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该通知指出,关税将适用于“所有进口供消费或仓储提取供消费的印度商品”。

  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有何发展与变化?印度重新调整对华关系,是否将成为该国制衡美国的关键因素?带着这些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对中国社科院亚太与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小雪进行了专访。

  印度更需要中国

  时代周报:时隔7年,莫迪再次访华,这一次在时机上有何特殊意义和不同之处?

  刘小雪:国际上的不确定性更加强了。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从贸易政策上打关税战,对印度影响非常大。俄乌冲突已经3年多了,加上近期的巴以冲突,整个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在加强。

  印度国内来说,现在虽然属于经济上升期,经济增速全球领跑,但是仍有增长的问题,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不如预期。

  比如,今年印度制造的苹果手机出货量激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印度的苹果手机制造属于整机装配,背后有大量的零部件需要从进口中国。印度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与中国的联系必须更为紧密。

  所以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下,中印关系需要重新审视,两国不能够回到之前的状态。

  时代周报:在制造业的哪些领域,印度更需要中国?

  刘小雪:现在这种全球分工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全产业链覆盖。

  对印度来说,它现在想“抢”的是制造业相对低端的部分,还有包括类似手机的整机装配。就像出口加工行业一样,大进大出。这意味着印度将会更多地进口中国的零部件,所以希望中国的零部件厂商去它那里投资,促进整个产业链能够更完备。

  在这个阶段下,印度更需要中国。

  时代周报:2020年后,印度出台的一些经贸往来限制措施广受争议,导致不少推进中的项目中止。在营商环境方面,印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刘小雪:其实印度的营商环境从联合国排名来说是在不断稳步向前的。莫迪上台之后,营商环境已经前进了二三十名,包括基础设施、政策开放度等。但对中国有例外的时候,这主要是因为此前中印政治关系,导致了这样的限制,以安全为理由,对部分行业限制、对人员限制,还有疫情等因素。现在这些方面正在慢慢恢复。

  我觉得不能单独拿营商环境出来说,因为我们也看到,印度确实在改善,随着中印关系缓和,经济关系肯定也会改善。

  我们还看到,中印两国人员往来正在慢慢恢复正常。有一段时间,这么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竟然没有直航班机,这是不正常的。还有以前印方曾对我们开放电子签,是非常方便的,后来全部都取消了,现在又慢慢走向正常化。

  印度意识到,它的制造业发展是离不开中国的,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它能全部开放,让中国进去。如果中国的企业过去冲击了印度本地的厂商,那印度方面是不愿意的。

  其实印度政府也是希望能够发展本国产业的,这完全属于经济考虑。现在(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因此如何在扶持(产业发展)和适度开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印度政府要考虑的。

  时代周报:在哪些领域,印度与中国存在合作和互补的关系?

  刘小雪:还有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我们知道,印度的污染很严重,它也希望能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不过,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如果指望印度完全开放,让中国汽车厂商进去,也不太可能。

  现在的印度,希望能够用市场换技术,其实就是想复刻它在手机方面的经验。因为印度的手机制造业,先是进口一部分(零部件),然后在当地组装,后来进而希望能把零部件厂商也引过来,提高整个国产化率。印度现在很看重新能源产业,同样希望能有这个步骤和过程。

  印度想要在保护本国行业的同时,也能够迅速地使这个产业本身增长起来,是有其自身考虑的。外资过来投资可以,但得把专利卖给我,这意味着印度的本国厂商也能使用。印方或许会有一些谈判,其所谓的开放也不是立刻没有任何障碍的开放,是一个逐步谈判的过程。

  当然,我们的企业也是有考虑的,愿不愿意接受印方的条件,印度的市场值得不值得我们这样来做?都是一个商业考虑。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商业投资的阻力或许会减少。但并不是意味着会一路畅通无阻,因为我们还有经济上的考量,只是回归正常化。正常化就是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政治不再阻碍经济。

  中印搁置争议再出发

  时代周报:自特朗普政府近期频频对各国发动关税威胁,其中包括向印度征收50%的关税。你觉得在中印是否有机会借此推动更可持续、平衡的经贸关系?

  刘小雪:针对特朗普政府这种单方面破坏自由贸易精神做法,中印两国反对的声音是一致的。两国也在考虑新的布局,包括中国加快与日韩的贸易谈判,和东盟的合作也会进一步提升。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市场,或者更多的合作方向,而不是只有美国市场。这是我们的布局,印度也是希望这样。

  但对印度来说,它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印贸易之间是严重失衡的,我们对印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去年,我们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达到了800多亿美元。

  对于印度来说,它既需要中国,但是又不能太需要中国。太需要中国意味着要考虑安全性,同时它还要考虑对本国市场的冲击,本国企业和本国就业的冲击。所以它需要,但是又不能太需要,不能到依赖的地步。

  时代周报: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刘小雪: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印方是顺差。所以特朗普政府为什么想制裁印度或者说提高关税,就是因为对印美贸易中的印方顺差是非常不满。不仅是商品贸易保持顺差,同时在服务贸易领域,印方也是顺差。

  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印度也会受到冲击,但是并不如想象那么大。因为印度不是一个完全出口导向型经济,不那么依赖出口,它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而且近几年是印度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所以莫迪对美国的说话也比较硬气。美国现在对印度这样的政策,印度未必会轻易让步,因为它的经济表现很好。

  时代周报:有观点认为,中印两国关系已经走出最低谷,你觉得从低谷往回攀升的程度有多大?

  刘小雪:我觉得现在中印关系要回到2018年或者更早一点莫迪访华时的热度,其实是很难的。经过这几轮起伏之后,中印还是有一些矛盾,而且这些矛盾是很难解决的。

  比如边界问题可能随时会冒出来。因为政治因素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干扰,中印边界问题有可能会突然爆发出来,这肯定会影响到经济关系。还有,两国在经济上也存在竞争关系。印度若想经济高速发展,就不可能跨过制造业这个门槛,印度也想成为制造业强国。而印度要发展制造业,肯定会面临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

  我们要清楚,这种起起伏伏是正常的常态。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从战略上讲,中印两国还是有合作的。在国际上,我们都希望WTO这个体制存在,希望有一个更开放的市场,这在中印两国之间是一个共识。只是对印度来说,全球贸易开放就开放,但是本国市场先不开放,在其他方向是可以合作的。

  中印双方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恢复人员往来和交流等。

  我们的逻辑就是搁置争议。印度以前总是要盯着这个争议,但现在发现这样其实是无助于问题解决的。我觉得印度也许以后会慢慢采取中国的这种做法,我们先搁置争议,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包括经济方面。你认为我们坐下来谈,有些东西有利的我们就做,或者对你没利的,那我们就谈条件,但是不要完全回避和拒绝。

  印度意识到完全拒绝中国,是没有好处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