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李梦扬)近日,由弗若斯特沙利文(简称“沙利文”)主办、头豹协办的2025第十九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在上海举办。记者获悉,本届大会现场发布了《2025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简称“蓝皮书”)。
根据《蓝皮书》,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出海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出口额持续攀高,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市场布局逐步多元,充分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与产业链升级动能。中国企业在稳固医用耗材出口优势的同时,在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高技术领域亦实现迅猛发展,这一表现凸显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能力与自主研发实力。
《蓝皮书》指出,在全球医疗器械需求增长及国内外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国企业正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既在欧美成熟市场持续深耕,也积极布局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通过这一策略性布局分散经营风险、把握新的增长机遇。
市场层面,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需求升级及技术创新迭代等因素的持续驱动,中国及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未来还将释放更大增长潜力。
从全球视角来看,《蓝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其中,北美地区仍是该领域最大的单一市场,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增长势头迅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2020-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总体市场规模从4566亿美元增至62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8.1%;预计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11576亿美元。
展望未来,《蓝皮书》提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品持续创新;二是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产品获取国外权威机构认证;三是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深入熟悉目标市场法律法规;四是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扩大海外品牌声量,塑造优质品牌形象。
具体到研发领域,《蓝皮书》进一步分析,随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向高端智能化、专科化方向发展,中国企业正加速构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竞争力体系。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占比、深耕关键技术领域,企业在创新赛道上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借助战略升级加快出海进程,以技术创新驱动全球竞争力提升。这一趋势不仅推动国产器械从“成本优势”向“价值创新”转型,更通过构建全球生态链,为全球医疗科技产业格局重塑注入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