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鼓励理财资金入市和银行理财收益整体走低的背景下,含权类理财产品近来表现抢眼。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存续的、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中,超九成取得正收益。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受年内权益市场回暖的正向驱动,以“固收+权益”为代表的含权类理财产品,呈现出持续丰富的发展态势,相关产品的研发与供给力度也将有所加大,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和目标进行科学配置。
超九成收益率为正
据同花顺统计,8月18日至8月24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3款权益类理财产品上新。权益类理财产品之所以不断上新,得益于此类产品的亮眼业绩。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市场上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存续公募权益类理财产品共46只,其中43只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正,占比高达九成;在这43只盈利产品中,17只收益率突破10%,占比39.53%。
从管理机构来看,17只高收益产品呈现集中化特征:华夏理财管理数量居首,达5只;光大理财紧随其后,有4只;宁银理财与招银理财各有3只产品入围;信银理财有2只产品上榜。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随着基本面触底回升的迹象逐步明确,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前7个月,上证指数上涨4.89%,对权益类理财的表现形成较强支撑。当前债券利率已处于低位,投资债券的产品收益或持续下行,预计未来股票相对收益有望持续优于债券,权益类理财的认可度也有望提升。
政策利好加大布局
在业内专家看来,今年来权益类理财产品的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叠加宏观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权益资产估值修复。
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为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前,银行理财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但新规实施后,理财资金可通过参与IPO、定增、ETF等多种方式布局权益市场,也为权益类资产配置打开了新的空间。
“在市场情绪边际改善的背景下,上半年投资者对中高风险资产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不少理财公司顺势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以满足客户对收益提升的需求。”北京某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行业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2024年年末规模增长0.7万亿元左右,行业吸引力持续增强。从产品结构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规模达29.81万亿元,占比达97.2%。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报告认为,上述占比体现出理财市场对稳健型产品的发展偏好。同时,受年内权益市场回暖的正向驱动,以“固收+权益”为代表的含权类理财产品,也呈现出持续丰富的发展态势,相关产品的研发与供给力度也有所加大。
“随着政策持续推动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权益类理财产品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未来将呈现渐进式扩容趋势。”上述研究人士分析称,政策层面引导理财资金加大权益配置的红利正逐步释放;产品端“固收+”策略将成为重要过渡形态,含权理财规模有望持续扩容;机构层面,理财子公司将通过加强与公募基金合作弥补权益投研短板,布局指数化及主题类权益产品,同时借助科技赋能优化资产配置与客户陪伴服务,推动渠道创新以降低权益产品入市门槛。
明明也认为,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成为未来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在此趋势下,强化权益投研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权益理财产品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合理调整投资组合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4日,理财公司共有25444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316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1.24%。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28.57%和4.5%;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1.03%。虽然破净产品数量处于低位,但破净率有所上升。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报告认为,打破刚兑后,个人投资者需转变理财观念,更注重风险防范。首先,要认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合理评估明确投资边界。投资前要深入了解产品,清楚其投资方向、风险等级和收益特点,不被高收益宣传盲目吸引。资产配置上,要遵循分散原则,不把资金集中在少数产品或品类上,搭配不同类型资产以降低整体风险。同时,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动态,增强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合理调整投资组合,例如市场波动较大时,适当减少高风险产品配置比例等。此外,还要持续学习金融知识,提升投资素养,更好应对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后的投资风险。
“当前权益市场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呈现向好趋势,但投资者仍需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短期风险,避免盲目追涨,建议分散投资,以应对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另外,在选择产品时,建议充分了解产品说明书,明确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风险等级,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和目标进行科学配置。”有投资机构人士表示。
就理财机构而言,受访专家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从投研能力、客群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拓展含权理财产品市场。
比如,在产品设计方面,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构建“安全垫+收益增强”双轮驱动模式,优化底层资产,增加存款、同业存单、高评级短久期债券配置比例,减少产品净值的波动。同时,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需求推出3个月、6个月、1年期等多期限产品,设置灵活的持有期和赎回规则,兼顾流动性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