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大众(中国)”)、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成都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同时,捷达品牌计划于2028年推出4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将配备面向入门级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公开资料显示,至今,捷达品牌已经为超过500万名中国客户带来了便捷的个人移动出行。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齐泽凯(Dr. Robert Cisek)表示:“让创新技术惠及所有用户是大众汽车始终秉承的理念。随着捷达开启全新篇章,我们将通过整合本土开发的平台技术、先进的ADAS功能,以及合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延续这一传统。”
一位接近大众(中国)方面人士向记者透露:“捷达品牌新公司将成立,并将引入本地投资。在这一新架构下,捷达将继续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子品牌运营,同时保持与大众汽车集团及一汽-大众最大化的协同效应。”
中国汽车质量委员会秘书长马振山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合资车企正在积极调整战略——不仅放开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开发权限,更大胆采用本土企业的技术,甚至将中国方案反哺全球市场。从产品布局、技术合作,到研发决策权的释放,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
2028年推4款新能源车
公开资料显示,至2030年,紧凑级车型有望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约一半的份额,其中售价10万元左右的入门级车型将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因素。
基于对这一趋势的判断,捷达品牌计划于2028年前推出四款新能源车型。其中,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将配备面向入门级市场极具竞争力的电动化、数字化及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同时保持强劲的价格竞争力。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tter)介绍:“通过捷达的电动化转型,集团将发力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由此,集团也将实现对于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捷达的产品规划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史上最大规模新能源产品攻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30年,集团在华计划推出约5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约30款纯电动车型。
齐泽凯表示:“捷达新能源车型将完美融合智能解决方案与大众汽车一贯坚守的高品质基因,为中国蓬勃发展的入门级汽车市场提供性能、可靠性与价值兼备的优质产品选择。”
获得更充分的自主决策权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合资3.0时代,一汽-大众以捷达模式开启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新范式。
“本着立足成都生产基地的长期布局,捷达品牌新公司将全面整合捷达现有资源,依托中国本土研发与成熟供应链体系,获得更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与运营灵活度,以实现更快速的市场响应与更深度的本土化融合。”大众(中国)方面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汽车重镇,成都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拥有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记者从大众(中国)方面了解到,在持续推进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以更具竞争力、更贴合本土市场的同时,凭借其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捷达品牌计划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次签约,中国一汽、大众(中国)、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非常重视。贝瑞德、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现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亦功,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等出席见证。
邱现东在现场表示:“本次签约,是中国一汽积极响应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动实践。一汽-大众将充分融合中德双方优势,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加强自研自创能力,打造合资技术新高地,为四川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捷达品牌‘深耕本土、辐射海外’注入全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