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但应该看到,我国消费扩大、投资结构优化的总体态势并没有变。”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内需增长潜力巨大。
谈及后续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李超介绍,一是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其中,在扩大优质供给方面,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
二是大力挖掘潜在增长点,拓展投资增量。比如,在民间投资方面,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三是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低于成本倾销、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加快治理部分领域无序竞争、市场失序等问题。
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谈及下一步将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介绍,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意见》出台只是谋篇布局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综合利用政策、资金、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体系化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持“硬投资”和“软建设”齐发力,具体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配套政策。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围绕安全治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软环境”方面制定政策指引。分层、分行业加快标准制订,促进行业内、领域间语料数据、模型和智能体协议等的标准化发展和协同连通,以标准建设促进要素协同乘数效应的加快释放。
第二,抓好重大项目。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用足“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不断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在关键行业方向建设应用中试基地,加强行业共性、优势资源的汇聚,降低技术应用门槛。面向重大战略场景,开展联合攻关,打通卡点堵点,提升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促进更多好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惠及人民群众。
第三,抓好示范引领。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创新探索,通过标杆示范带动人工智能向更广领域、更深场景渗透。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认为,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要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