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在去年实现了4099亿元的产业规模,约占全市的40%。如何迈上新一轮发展的万亿级台阶?
记者从昨天启幕的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先进疗法论坛上了解到,浦东正在推动细胞基因、脑机接口、ADC、新型同位素药物等新兴赛道加速集聚。
为进一步打响“张江药谷”品牌,“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重磅升级为“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大会以“源生无界”为年度主题,以“1+1+10”多元形式展开,包括1场全体大会、1场科创生态展、1V1商务洽谈及10场平行分论坛,系统呈现张江在先进疗法领域的创新生态与产业实力。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勇表示,作为集中展示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最新成果、创新举措、生态活力的自主品牌,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年,累计合作伙伴超过100个,累计参会超过25000人次,全领域论坛92场。本次大会聚焦“先进疗法”,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浦东已集聚超过17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涌现出多款全国首个、首创细胞基因药物;在ADC领域蓄势待发,企业集聚效应显著,技术优势领先;在脑机接口、同位素药物等新兴赛道也已抢先布局、初具规模效应。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汪潇介绍,2019年以来,浦东累计获批1类新药29个(占上海78%),创新医疗器械31个(占上海57%),今年以来,已有6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覆盖多个重大疾病领域,实现多项“首个”和“首创”突破。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继续呈现领先优势,浦东已获批4款CAR-T产品,占全国57%。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浦东发布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统筹生物医药创新核爆点、产业承载区、产业联动区“1+1+X”联动发展的空间布局,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制度改革首创地、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推动“3F”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进一步提升张江药谷的品牌影响力,实现“3统一”,将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名称统一为“张江药谷+”,统一设置标识,统一园区服务标准。
下一步,浦东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坚持研发和制造并重,提升创新产品承载能力,坚持全程跟踪服务,积极抢占新兴赛道发展先机。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主任高绍荣则表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张江药谷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生态,成为我国细胞治疗产业的策源地与风向标。面向未来,他建议进一步加强源头创新、完善转化平台、扩大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先进疗法惠及更多患者,开启生物医药新一轮发展的万亿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