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武斌记者李苑)“我们和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科达自控一致认为,井下四足防爆机器人是破解当前煤矿危险生产的最佳选择之一。”在8月29日于山西太原举行的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研发签约仪式上,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说。
当日,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科达自控与杭州宇树科技共同签订《矿用多足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室共建协议》;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科达自控与杭州宇树科技、杭州具身智能中试基地共同签署《联合开发矿山具身智能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四方将针对焦煤集团矿区场景,由宇树科技与科达自控合作定制防爆型四足机器人,实现煤矿井下瓦斯巡检、设备搬运无人化,共建矿山智能装备生态。

签约仪式现场。上证报武斌摄
四方携手,共破行业痛点
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核心在于安全、效率及竞争力。当前,煤矿行业仍面临着井下高危作业环境对人员安全的威胁、繁重体力劳动带来的用工难题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传统自动化设备适应性不足等诸多挑战。
“破解这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必须依靠前沿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鲍永生认为,拥有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实现矿山全面智能化的关键载体,也是攻克行业痛点的有力武器。
作为国内拥有四足机器人相关专利最多的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的工业产品已应用于电力电网、油气化工等领域,其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场份额超60%,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全球领先,业务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还有很多危险生产场景需要机器人,其中最迫切的就是煤矿。”杜鑫峰表示,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爆炸、有毒气体泄漏、高温、塌方等致命风险,叠加陡坡、不平整地面等非结构化环境,对移动机器人提出极高要求。
根据协议,本次战略合作将由山西焦煤集团提供真实矿山作业环境与开发需求,科达自控负责“矿山神经系统”的构建、工业级可靠性与防爆认证体系及落地集成与规模化应用能力,宇树科技提供机器人本体设计、运动控制算法和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具身智能中试基地进行充分的模拟测试、算法迭代和可靠性验证。
“我们将直击井下特殊巡检作业这一核心痛点,联合开发‘矿用多足特种机器人’这一标杆项目。”科达自控董事长付国军介绍,该项目将开发具备自主决策与协同作业能力的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气体检测、自主导航、动态避障、精准作业及数据交互,“最终目标是替代人工完成高危的智能化巡检。”
据悉,作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科达自控早在2019年便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研发布局与技术储备。公司现有矿山机器人相关知识产权70多项,并于2025年成功新增防爆巡检机器人专利5项,被誉为“北交所智慧矿山第一股”。
“这次合作绝非纸上谈兵,而是直奔主题、直面痛点。”鲍永生表示,四方将围绕极端环境替代、智能巡检维保、协同智能作业等行业痛点进行重点攻坚及深度融合,在研制出单项技术领先的机器人之外,还将打造系统级、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山具身智能整体解决方案,输出智能矿山建设的“山西方案”和“中国标准”。
两地牵手,共建矿山智能装备新生态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的“试验田”,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1/4以上,煤炭产业智能化升级与绿色转型,不仅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更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落地。
杭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正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滨江”,打造融入全球竞争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在视觉智能、具身智能等细分赛道上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特别是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企业,其四足机器人技术走在全球前列。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山西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效生表示,智能化转型将推动矿山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放心的深度融合,也将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将‘滨江智造’的技术优势,与‘山西场景’的广阔需求精准结合,将进一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杭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滨江区常务副区长陈宇表示,将依托杭州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具身智能方向)的建设,与山西共同打造面向矿山等高危环境的具身智能中试平台。
据悉,平台将依托基地“技术验证—小批量生产”能力,结合山西综改区的煤矿实景测试场景,实现“实验室技术到矿山实用装备”的快速转化,为我国在“人工智能+新安全”领域形成产业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形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人员互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陈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