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基于流动性改善、估值吸引力等因素,包括高盛、汇丰在内的多家外资投行看好中国股市继续上涨趋势,调高中国股市目标位。高盛策略师劳(Kinger Lau)给出的理由包括支持性估值指标、企业靠近两位数百分比的利润增长趋势以及有利的市场定位等。
劳在研报中写道,“与周期性宏观基本面不同,流动性因素和估值扩张一直是全球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这点对中国也适用。”
沪深300指数本月已涨约10%,跻身全球表现最佳的主要股指之列。8月迄今,沪深股市日均交易额为2.2万亿元人民币,有望创下历史新高。截至第一财经发稿时,沪深300指数今日继续小幅上涨至4482.19点,较高盛的新目标位仍有上涨空间。
本月稍早,汇丰银行分析师团队也因中国国内的流动性充足上调了中国境内股指的目标。
摩根大通称,虽然看到投资拥挤的迹象,但认为全球政策宽松和中国流动性激增会提供强大的反向动能。该行分析师巴特拉(Rajiv Batra)估计,到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将上涨24%,MSCI中国指数将上涨35%。
加拿大全资公募基金公司宏利基金在本周发给第一财经的分析中也表示,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与中国国内近期系列积极政策形成共振,在如此流动性的驱动下,将为A股与港股继续注入强劲动力。
摩根大通分析称,中国股票的飙升得到了外国散户投资者的流入以及通过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投机型投资者等共同的支持。
根据交易所数据,近期融资融券交易余额已增至2.1万亿元,接近2015年繁荣时期的水平。28日,中国内地投资者卖出了价值创纪录的204亿港元(约合26亿美元)的香港上市股票,表明在本轮大涨后,A股吸引力在大增。沪深300指数本月将以2023年初以来的最大幅度跑赢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宏利基金认为,过去三年来,居民庞大的储蓄存款亟需寻求配置出口,股市成为重要承接地。当前A股总市值与居民储蓄存款的比值处于历史低位,显示资金继续入市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增量资金结构将有望多元,比如外资回补需求、居民存款迁移等,将共同构成市场增量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