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超导体磁场强度创纪录
来源:科技日报
据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一步式”3D打印方法,制造出性能创纪录的超导体。其中,打印的氮化铌超导体在纳米多孔结构的作用下,其上临界磁场提升至40—50特斯拉,创造了该化合物迄今最高纪录。这一突破简化了传统复杂工艺,有望推动从医学成像磁体到量子器件等多领域的发展。
早在2016年,该团队首次利用嵌段共聚物实现了自组装超导体。这类柔性链状分子能够自发排列成有序、重复的纳米级结构。到2021年,该团队已证明软材料方法能制备出性能与传统方法相当的超导体。
此次新方法则迈出更大一步。团队采用由嵌段共聚物和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墨水”,在3D打印过程中实现自组装,随后通过热处理转化为多孔晶体超导体。这种“一步式”工艺省去了传统方法中的多重合成、粉末制备、添加黏结剂和多轮加热等步骤,极大提高了效率。
通过该工艺,团队可直接制备具有三重结构层次的超导材料。在原子尺度,原子排列成晶格;在介观尺度,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形成有序结构;在宏观尺度,3D打印可形成诸如线圈、螺旋等复杂形态,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本次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来自对氮化铌超导体的打印实验。由于纳米结构的多孔性,这种3D打印超导体的上临界磁场达到了40—50特斯拉,创造了该类化合物超导体的最高“约束效应诱导值”。这一特性对于强超导磁体,如磁共振成像设备至关重要。他们还发现,材料的超导特性可与聚合物分子量等设计参数直接关联,从而为性能预测提供了新工具。
团队计划将该方法拓展至氮化钛等其他超导材料,并探索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3D几何结构。多孔架构带来的创纪录比表面积,也为研究量子材料和开发下一代器件打开了新思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