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在北京举办。服贸会已成功举办11届,见证了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创新、蓬勃发展的历程。
8月26日国务院以“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8月2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将于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系列促进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便利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服务出口,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消费形态已经逐步转向以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阶段,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对于提振国内服务消费也具有积极意义。盛秋平表示,下个月,还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服务出口1.7万亿元,增长15%。服务出口在对外贸易总出口中的占比达到11.5%,比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运输、旅行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上半年,运输服务出口4185亿元,增长23.9%,是服务出口规模最大的领域;旅行服务出口1748.7亿元,增长68.7%,是服务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潜力持续释放。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8650.4亿元,增长7.8%。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规模较大,金额分别为4163.3亿元、3771.6亿元,增速分别为6.9%和14.6%。
盛秋平表示,下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将迎来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全球服务贸易预计将保持增长,旅行等主要领域将实现较快增长,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总体来看,预计全年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增长,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服务贸易”
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是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
李强在主持第十五次专题学习学习时强调,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但不少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李强明确,要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压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序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要努力为服务进口营造良好环境,便利专业化人才跨境往来,优化跨境资金管理,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服务领域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破除各类隐性壁垒。
李强强调,要积极推进新兴领域服务出口,依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创新优势,扩大科研、咨询、电商等服务出口,加快培育发展数字服务贸易、“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要深入挖掘特色领域服务出口潜力,推动相关领域服务向专业化、国际化迈进,面向海外需求打造一批优质品牌、精品力作。
8月26日,国务院对外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拓展经营范围,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在软件、信息、金融、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智能贸易——人工智能和贸易活动如何双向塑造》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多个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比如,降低贸易成本,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贸易物流,克服语言障碍并减少搜索和匹配成本,从而提高贸易效率。推进服务贸易转型,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力,特别是在依赖人工流程的服务部门,通过开发创新服务并培育需求以推动服务贸易。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刺激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力并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来重塑经济体的比较优势。
积极促进服务出口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有关工作。明确积极促进服务出口,提升我国服务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服务能力。打造一批服务贸易综合改革开放平台,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多双边和区域合作。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2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按照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文件将于近期公开印发,并从财税、金融、监管便利化、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推出新一批政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服务出口。
比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将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服务出口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提高出口退税申报效率。金融政策方面,将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精准度,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提升保险服务便利化水平。
监管便利化方面,将进一步完善相关保税监管制度;便利人员往来和促进入境消费;提升服务贸易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鼓励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将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中介组织的作用,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多帮助,支持企业赴境外办展参展。
商务部此前发布了《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在全国建立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梯度开放体系。
孔德军表示,目前,商务部正持续跟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施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及时解决清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问题,持续做好负面清单实施工作。未来,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提振服务消费
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扩大国内服务消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商务部发挥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围绕银发旅游开出了银发专列,围绕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推出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盛秋平表示,将继续抓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切实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扩大服务消费的实际成效。下个月还要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当前,我国服务消费的主要问题是优质服务供给不够。盛秋平表示,将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着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动服务消费领域改革创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