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的公告》。

谁在突围?谁被挡在门外?这份名单背后,折射出2025年医保格局的最新风向。
记者梳理发现,基本医保目录共有535个通过形式审查,其中311个产品纳入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外药品名单-基本目录;224个产品纳入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内药品名单-基本目录。此外,121个产品进入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外药品名单-商保创新药目录;另外还有12个产品进入非独家的协议未到期谈判药品名单。
根据公告,本次共收到75条反馈意见,最终有6个药品形式审查结果发生变化:
利培酮微球→不通过
双羟萘酸曲普瑞林→不通过
左旋多巴注射液→通过,符合目录外条件5
葡萄糖酸钙氯化钠注射液→通过,符合目录外条件2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通过,符合目录外条件2
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通过,审查结果改为符合目录外条件1/4/5
这6个品种中,既有精神科用药,也有神经内科、消化科和抗感染领域用药。变化原因直指适应症边界、上市时间、儿童用药等政策维度。
此外,国家医保局公告称,一些非独家品种中,同一通用名不同企业按不同条件申报,依据企业申报条件进行形式审查,只有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企业才能参与下一步工作。通过形式审查,仅代表该药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获得了参加专家评审的资格。只有通过评审、谈判等全部环节的药品,才能最终被纳入目录。
据悉,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和《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程序组织开展专家评审等工作。相关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模块”,及时获取目录调整形式审查、评审、谈判、协议签署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