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随A股市场企稳回升,私募基金不仅整体业绩表现亮眼,分红力度也显著提升。据私募排排网梳理的最新数据,7月份,在有业绩展示的5017只私募证券基金中,共有197只产品实施分红,分红总额达35.39亿元。其中,百亿元级私募机构表现尤为抢眼,旗下17只产品合计分红金额为17.91亿元,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50.61%,成为当月分红的绝对主力。
上海畅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宝晓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募基金积极分红释放了三方面积极信号:其一,能够证明基金盈利的真实性,强化业绩可信度。根据监管部门相关要求和行业惯例,私募基金分红需以累计已实现的盈利为基础,持续且积极的分红相当于以现金方式向投资者证明基金在运作中实现了真实收益,而非仅依赖账面浮盈,从而有效体现管理人创造价值的能力。其二,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并吸引长期资金。相比于累计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等指标,普通投资者对实际分红的感知更为直接。积极分红的基金更容易吸引和留住追求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有利于保持资金规模稳定,减少大额申赎对操作的干扰,进而维护业绩的持续性,吸引长期资金注入。其三,可平滑净值波动,优化投资者心理体验。从行业经验来看,基金净值过高时,小幅波动对应的绝对金额较大,容易使投资者感知风险上升,影响投资决策。而分红在不对年化波动率产生实质影响的同时,能够降低单位净值,从而在心理层面降低新投资者的参与门槛。”
深圳市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通过兑现收益,展示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也有助于保持策略的有效性与竞争力。
从不同管理规模私募机构的分红情况来看,7月份,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私募机构中,分红金额冠亚军均为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其中,深圳市日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5只产品合计分红金额高达14.31亿元,位居当月头部私募机构“分红王”;九坤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旗下6只产品合计分红金额约2.93亿元,位居第二。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的3家私募机构亦表现活跃,杭州润洲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岚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旌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依次位列第三名到第五名,分红金额依次为6027.61万元、4229.20万元和4191.13万元。
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50亿元区间的私募机构中,上海紫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2只产品、2.59亿元分红金额领先,海南盛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1.52亿元分红金额紧随其后。该梯队中,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区间的私募机构,在分红产品数量和金额上占主导,显示出较强的分红意愿与能力。
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私募机构中,一久(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3只产品、2.61亿元分红金额拔得头筹,北京富华资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则以单只产品实现5064.97万元分红金额位列第二。该梯队中,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机构较多,反映出小型私募机构在业绩兑现和回报投资者方面的积极态势。
对广大私募基金投资者和管理人而言,如何在基金投资中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是投资的核心任务。宝晓辉认为,积极分红对提升投资者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分红可增强私募基金的现金流动性,缓解投资者的流动性顾虑。多数私募基金设有1年至3年的封闭期或赎回限制,资金流动性较弱,定期分红可作为“中途现金流补充”,在满足投资者日常资金需求的同时减轻其对封闭期的担忧,提升信任感。另一方面,分红有助于提升收益的确定性,减少净值波动带来的“过山车”式体验。市场波动容易导致账面盈利难以兑现,尤其在回调阶段影响投资者实际收益,而通过分红将“浮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回报,能够帮助投资者及时落袋为安,减轻对市场波动的焦虑。此外,分红也是基金经理择时变现和风控能力的直接体现。只有真正实现盈利并把握退出时机,才能持续实施分红。从实践经验看,具有定期或不定期分红机制的私募基金,其投资者复购率通常高于传统产品,这表明分红策略有助于建立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互信,显著提升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