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两新”政策、“反内卷”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多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出现积极好转。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较2025年6月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1~7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1.7%,较1~6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分企业类型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分别由6月份下降7.8%、9.7%转为增长1.8%、0.5%,效益状况改善较为明显。私营企业当月利润增长2.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分析,下阶段,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成本下降带动工业利润改善
工业企业营收仍保持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条件,但增速小幅下行。7月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1%,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较上月持平,为-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7月,工业企业成本同比增长1.2%,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中金宏观研究指出,7月,部分行业或受“反内卷”政策影响,工业增加值下降,影响了工企营收。但在成本下降的推动下,特别是黑色金属加工业、电力行业在煤炭价格下行后成本下降,使得7月利润增速改善。
利润结构上,制造业和公用事业利润增速回升,采矿业利润降幅仍较大。7月,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6%,较6月回升5.2个百分点;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39.2%,较上月降幅扩大3.0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利润同比增长6.9%,较上月回升5.4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原材料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改善较大。受“反内卷”政策提振价格、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反弹明显,同比增速由6月份下降5.0%转为增长36.9%,其中钢铁、石油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量较大。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0.9%转为增长18.9%,贡献工企利润改善2.9个百分点。运输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反弹较大,实现20%以上增长。
7月份,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7.9%、15.3%、11.3%。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4.2%、100.0%、29.7%;产业链条相关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57.0%、51.9%。

私营企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83.7亿元,增长1.8%,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7月当月利润增长2.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前期各项精准护航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营商环境的向好、减税降费和补贴贴息的落实、融资支持的加强、服务支撑的完善等因素,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信心和助力,改善了其经营环境与盈利能力。中小企业占比相对更高的私营企业,7月份所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出现了改善。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密集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释放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强烈信号,央地层层推进、精准施策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陕西省发布《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从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政策供给方面,推出31项具体举措,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力争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30%,重点配套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60%。
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近日联合发布《促进全省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共25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山西省风光基地、年度风光项目竞争性配置,鼓励国有企业配置不低于10%的项目股权吸引民营企业参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全省光热发电、生物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等项目建设。
海南省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这是全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对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予以规范,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排除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等问题,细化了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善华表示,采取“小切口”立法形式,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难点问题,高位谋划法律规则顶层设计,把竞争中性原则作为立法起草的核心原则,细化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突出制度集成创新,为更好发挥民营经济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提供坚实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