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8日电日前,《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强调政府依法履约按效付费,并引入专项债解决社会资本方垫付的建设成本问题。
标普信评在研报中指出,这有助于存量在建PPP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和已运营PPP项目顺利回款,社会资本方的垫资及回款拖欠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缓解其现金流压力,也有助于恢复社会资本方对PPP模式的信心。
PPP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多个阶段。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PPP项目进入了运营期,截至2022年末进入执行阶段的PPP项目规模已经近14万亿元,据悉,目前约七成PPP存量项目已进入运营期。
标普信评认为,专项债用途扩容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PPP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率低和回款困难的问题,未来PPP的投资方回款压力或将迎来转机。《指导意见》指出,对于已经运营的项目,地方政府要依法履约按效付费并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按合同依法履约,将政府支出责任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要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不得以拖延竣工验收时间、延迟绩效评价等方式拖欠付费。经认定涉及拖欠企业账款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妥善解决。同时,对于社会资本方垫付建设成本问题,可安排使用相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据悉,已有部分省份运营专项债务解决PPP存量项目建设和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在PPP项目机制发生了显著的转变的背景下,标普信评将更加关注新增项目的质量和运营能力对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信用水平的影响。
对于新项目,使用者付费模式下,项目需要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覆盖建设、运营等成本,并能够产生收益,这对社会资本方在项目质量研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考验其项目管理及运营水平。对于存量项目,垫款和欠款的回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资本方资金压力,保证PPP项目收益。然而,《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加强项目运营监管,指导项目实施机构严格开展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加强结果应用并与政府付费挂钩,对社会资本方的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标普信评将持续关注已经进入运营的欠款垫款回收及未来回款及时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