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8 12:24:00 股吧网页版
对话脉脉CEO林凡:大厂高薪挖角AI人才还能持续半年
来源:界面新闻

  互联网大厂持续多年的降本增效终于在今年有了转机,变化主要来自于各家大厂对AI技术人才的争夺。

  此前,界面新闻记者根据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美团、京东等多家互联网大厂发布的2026届校招信息统计发现,各家大厂今年整体的招聘规模比去年有了明显提升,而且有相当大比例的岗位需求和AI算法相关。

  实际上,互联网大厂对AI技术人才争夺不仅仅集中在校招上,相关岗位的社招同样暗流涌动。脉脉CEO林凡近日接受界面新闻独家专访时透露,互联网大厂今年对AI技术岗位的招聘量和去年相比有10倍左右的增长。

  从脉脉的数据统计来看,AI岗位的招聘量暴涨是从今年2月开始的。从2月到现在,脉脉平台AI岗位的发布量月环比增速都保持在两位数。其中,字节跳动、美团,蚂蚁金服、京东、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大厂均保持较高的人才净流入。

  脉脉结合各家大厂在其平台上新发的AI岗位量计算了招聘指数。数据显示,字节跳动以29.83位居第一,小红书和阿里巴巴集团分别以18.32和12.25位居二三名,蚂蚁集团、腾讯、美团、京东其后。

  可以说,在AI人才招聘规模上,字节跳动是断崖式领先。林凡表示,字节跳动对AI人才保持较高的竞争力最核心的原因是其能给到最顶级的薪资待遇。同时,字节跳动业务的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能给到AI人才的成长空间也更大。

  但其他大厂在争夺人才上也不甘示弱。根据脉脉统计,今年腾讯和字节跳动相互挖角AI人才的趋势非常明显。为此,腾讯在北京设立了AI研发中心,而字节跳动在深圳设立了AI研发中心,以方便AI人才的流动。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对AI人才的招聘大多集中在杭州,而百度、美团、京东对AI人才的招聘主要集中在北京。

  图片来源:脉脉App

  林凡对界面新闻透露,AI人才主动选择更换工作的比例很低,主要就是通过各家大厂之间相互挖掘的方式流动。“有公司花30%溢价把一个AI人才挖走,其原公司还愿意再花50%溢价把他挖回来。”

  这种火爆局面让很多人想起各家大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相互挖人的盛况,但如今大厂对人才的需求量比移动互联网的顶峰时期还是下滑了很多。林凡表示,今年互联网大厂除了对AI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之外,其他大部分岗位仍然呈现收缩的趋势。“整体来看,高管的岗位规模下滑了约25%,基础技术研发岗位规模收缩比较明显,产品运营岗位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人力、行政、市场公关等业务支持岗位规模也在慢慢收缩。”

  “互联网大厂各个岗位的流动也比之前慢了很多,因为很多岗位的人员出去再找一份比当前薪水还要高的工作基本不可能。”林凡表示。

  以下为界面新闻和林凡的对话实录(略有编辑):

  互联网大厂是顶级AI人才的第一选择

  界面新闻脉脉最近报告提到互联网大厂人才招聘增本增效趋势你们提出这个趋势依据什么

  林凡从今年2月开始,我们看到大厂又开始有了互相争抢人才的现象,我感觉这和DeepSeek火爆是有一定关系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几家互联网大厂都开始在脉脉上大量招聘AI算法人才,很多岗位还标了急招,HR基本也变成了分钟级在线。而且,不同赛道的公司都加入了AI人才的争夺中来,不只是互联网公司,还包括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公司,招聘规模也有了明显增加。

  当然,这只是相较于两年前来说的,但各家公司都没有回到2021年的水平。

  界面新闻具体招聘岗位的数量今年去年什么明显变化

  林凡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0倍。字节跳动的招聘规模是断崖式领先的,小红书、阿里、蚂蚁、腾讯招聘的规模也非常大,百度增长不明显。阿里巴巴整体的招聘规模实际上不比字节跳动差太多,主要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淘宝、高德等不同的业务线都分开进行统计了。

  界面新闻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厂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一些研发甚至只要培训班学习几个月就可以入职。现在他们AI人才的要求和之前相比是否变化

  林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厂在AI人才方面都明确要求是名校毕业,就是清北复交这种名校或者C9院校,而且至少是硕士以上学位,相当于他们招聘的门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专业方面,现在基本是计算机专业优先,一些名校数学相关的专业也符合要求。

  界面新闻猎头大厂HR挖角AI人才上面是否有一些变化

  林凡我们看到大厂在挖人上,圈子的概念比前几年更明显。几年前,大家在挖人时一般会搜索“iOS研发工程师”“自然语言工程师”等具体的岗位名称,只要之前干过类似的岗位,基本就符合面试要求。但在AI人才的招聘上,符合要求的就少数几个学校的学生,大家相互都认识,熟人内推的比例变高了。同时,猎头和大厂HR在寻找相关人才时,也是定向搜索“清华计算机系”“上海计算机系”,而不再是盲挖。

  界面新闻AI人才选择公司主要权衡哪些因素他们不同公司之间如何流动

  林凡从我们多方交流来看,AI人才主要看重三个方面,从高到低依次往下。第一是薪资福利,大家在选择公司时都愿意优先选择给钱最多的;第二是个人的成长空间,大家不只是关心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最核心的是看核心领军人才的研究方向和水平,以及和自己的匹配度;第三是公司的稳定性,这是和过去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互联网大厂的稳定性还是更受到他们认可一些。

  在人才流动上,字节跳动和腾讯互为对方AI人才的第一来源,双方又是百度AI人才的第一来源,百度的AI人才又会向其他大厂流动。你在脉脉上搜索字节和腾讯,就会发现很多AI人才在两个大厂无缝衔接地跳槽,因为这两家在北京和深圳都做了比较大的布局,地域的重合度比较高,业务的重合度也比较高。百度的AI人才就以北京流动为主,其他地方就流动不起来。阿里的AI人才在杭州流动偏多,北京比较少。

  界面新闻AI人才DeepSeek等AI明星公司认可度如何

  林凡DeepSeek这样的公司招人非常少,如果你看数据统计根本看不出来。整体上看,这些AI创业公司的招聘规模比互联网大厂少了两个数量级,因为这些公司本身也就几百人的规模。创业公司很难得出现像DeepSeek用户规模这么大的产品,但其业务体量和大厂比还是差得很远。

  同时,创业公司很难给到和大厂一样的薪资,他们的人才增长过程是非常吃力的。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人才愿意降薪去创业公司赌一个未来。但现在这个时代,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创业公司能够做出来的难度变得更大,顶尖的人才还是愿意优先选择互联网大厂。

  界面新闻为什么字节跳动AI人才吸引力更强

  林凡最核心的就是字节跳动能够给到的薪资福利是最顶级的。我在脉脉字节同事圈看到有人发帖说,他在字节只是2-2,但月薪达到了7.3万元,这种水平的薪资是很难有其他大厂接得住的。其次,字节业务的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能给到AI人才的成长空间也更大。第三,字节的稳定性相较于其他大厂也会好很多,这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前几年字节的人员流动性确实要大一些,这是因为字节一直在调整业务方向,一些业务决定做又在很短时间内被裁撤,这势必会造成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但最近几年,字节的业务稳定下来了,人员的流动性也降下来了。

  互联网大厂其他岗位招聘并未回暖

  界面新闻我们看到今年互联网行业热闹起来了除了各家都在争夺AI市场之后外卖大战再次打起来是否行业各类人才需求量呈现回暖趋势

  林凡总体来看,除了AI技术岗位之外,互联网大厂对其他岗位的需求量是下降的。我们看到外卖大战带来招聘规模增加最多的岗位是外卖骑手。在相对高端一些的岗位中,招聘规模增加比较多的依然是AI算法研发相关的岗位。从脉脉发布的招聘指数也可以看出,除了字节、阿里、腾讯等几家大厂之外,对AI算法研发岗位招聘规模比较多的就是京东和美团。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有更多的算法工程师去研发订单分配,平台在配送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提升效率,用户的消费体验也能提升。每天外卖平台要设计几十万上百万人的调度,一旦算法优化1%,人力成本就能降低一大截。

  几个外卖平台运营和产品的人员虽然也有增加,但并没有算法岗位那么明显。因为运营、产品等岗位内部急需的时候,可以先去其他部门借调,其对人才技术能力的要求并没有算法岗那么高。

  界面新闻AI相关岗位之外大厂今年招聘还有哪些趋势

  林凡大部分非AI相关的岗位,我们看到的需求量是下降的。下降比较明显的是工作1-3年的基础研发岗,比如Java、iOS开发等,还有一些低阶的运营岗。一方面,大厂的业务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对新功能研发、新产品运营的需求都在变少,同时,一些基础研发岗位的工作标准化比较强,已经部分被AI代替。

  高管的岗位也变少了,实际放出来招聘的需求加上内部在职的高管数量大概有25%的收缩。产品和运营岗位还基本保持稳定,和之前大差不差。行政、人力、市场公关等业务支持岗位的需求也在慢慢下滑。

  界面新闻很多大厂体感最近几年找工作变难你们是否观察趋势是否大家体感一致

  林凡以前互联网大厂每年大概有20%的的流动率,现在已经小很多了,大概只有5%~10%。这意味着,这些人流动出去之后,大厂每年还会进行5%~10%的例行招聘来作为补充,大家的体感就是招聘的岗位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最近几年,大家在脉脉社区讨论的话题也有了特别明显的变化。以前讨论的话题中,跳槽、offer相关内容的占比非常高,但这几年热度较高的话题变成了绩效,这也意味着大厂员工主动跳槽的意愿在降低。

  我们还有一个数据来说明大家现在找工作有多难。以前,大家离职休息一到两个月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这个周期慢慢变成了半年到一年。总体来说,现在岗位的流动性慢了很多,如果在大厂里工作比较稳定,再出去找一份比当下更高薪水的工作,基本不可能,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待在原来岗位上工作。

  大厂高薪挖角AI人才还能持续半年

  界面新闻大厂业务稳定竞争格局已经确定情况为什么还愿意花费高薪挖角AI人才

  林凡最主要的还是AI技术的迭代让更多企业意识到AI能够带来实际的商业收入和价值。不管降本还是增效,各行各业对于 AI 的这个需求都开始快速提升。今年各家大厂的抢人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不仅各家大厂之间相互挖角,大家抢人都抢到学校里去了,很多名校中还没毕业的博士生也成为了大厂挖角的对象,他们愿意给这些在校生开出日薪4000元以上的薪水。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国内AI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处于严重供给不足的状态。我看过一个麦肯锡的数据,到2030年国内AI人才的缺口差不多是400万,但每年一所名校计算机专业也就毕业几百人。

  界面新闻AI人才的月薪动辄达到10他们能够公司带来更大收益

  林凡大厂在AI人才招聘上是非常理性的,成本和收益都是他们已经仔细核算过的。比如,大厂都会花费几百亿元资金购买GPU芯片用于模型训练,但DeepSeek在算法优化上就做得非常好,只用10%的算力就做出和别人同样的效果,这在帮助公司降低成本上收效非常明显。公司多花费一二百万去找一个有能力的人,其在算力成本上就能省出来几十上百亿,这是非常划算的。

  我们听说过一个案例,有公司花30%溢价把一个AI人才挖走,其原公司还愿意再花50%溢价把他挖回来。

  最近两年,我们看到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字节、阿里、腾讯都在通过调整期权归属、绩效分配、活水标准等方式来让优秀的员工留下继续为公司服务,这对提升AI人才的稳定性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界面新闻:大厂高薪挖角AI人才趋势能有持续下去明年情况是不是现在这样

  林凡从美国七巨头来看,大家目前在AI人才的投入上已经开始收缩。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但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开始面临成本上的压力,因为他们这两年在AI上疯狂投入,已经把人力成本抬得足够高了。之前的产出已经覆盖掉了这部分投入,再往后如果没有新的收益出现,成本的压力就会很大,不可能一直持续这么投入的。

  现在中国的大厂还没到这个阶段,但我觉得现在这个高投入的状态能够持续半年,再远不好说,明年的会有非常多的变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