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8 12:14:00 股吧网页版
中国版星链要来了?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成本如何?赛迪研究院专家解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8月26日,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文件会给卫星通信产业带来哪些影响?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是否意味着中国版星链要来了?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会有哪些影响?使用卫星通信业务成本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工信部直属科研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室主任周钰哲进行了书面采访。

  卫星通信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商业航天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助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发布文件,提出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强调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等。

  在周钰哲看来,《意见》的出台除了是政策决策部署的要求,更是技术发展趋势的推动。

  他提到,当前,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卫星制造发射能力进一步提高,成本持续降低。特别是低轨卫星因制造成本低、信号强、运行速度快等特点,成为当前主要发展方向,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和终端接入服务,为卫星互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设施基础。

  “此外,天地一体化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周钰哲说,手机、汽车、无人机等直连卫星创新应用探索活跃,卫星通信正在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意见》的出台也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周钰哲说,从现实发展看,中国星网的GW星座(由中国星网牵头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近期进入密集组网阶段,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日前成功入轨,27天内连续6发,共入轨47颗卫星。从市场规模看,不同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已具备快速发展的产品和市场基础。”他说,但现行的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对业务准入进行优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通过更开放的政策环境来释放市场潜力。

  中国星网等“国家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在周钰哲看来,《意见》将对卫星通信产业发展产生多维影响。

  具体而言,首先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意见》将有力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促进卫星通信技术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有助于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

  其次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如中国星网、中国卫通等“国家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加快国家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传统电信运营商将利用其在地面网络运营方面的优势,拓展手机直连卫星等卫星通信业务。

  同时,支持广大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卫星网络资源向民营企业的开放,为民营航天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是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意见》通过支持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促进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和终端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卫星通信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发展。

  第四是拓展产业应用场景。《意见》重点提出对三类卫星通信应用场景进行支持。周钰哲认为“这个分类是有层次的”,要优先满足应急通信需求,其次是推进数字惠民服务,最后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

  我国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与星链发展定位和路径存在差异

  低轨卫星互联网是此次政策重点支持方向,《意见》提到“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版星链要来了?

  对此,周钰哲认为,低轨卫星互联网优势明显,能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降低通信延迟。我国适时开展低轨卫星通信应用商用试验,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之举。

  从当前低轨卫星互联网布局看,我国已形成“国家队主导、商业力量协同”的星座发展格局。中国星网规划的GW星座达12992颗卫星,计划2030年前完成10%部署。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规划超1.5万颗,计划2025年底将实现648颗卫星的区域覆盖;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预计2025年底将完成一期全球覆盖并提供服务。

  但他认为,“中国版星链”的提法可能过于片面。

  首先,我国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有自身的规划和特色,会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可控,在满足国内通信需求的同时,还将助力国际合作,与SpaceX的星链发展定位和路径存在差异。

  “与星链相比,我国低轨卫星发展还有三个显著特征。”周钰哲说,一是技术路径上强调高低轨协同,充分利用高轨卫星广覆盖与低轨卫星低时延优势;二是应用场景更注重军民融合、通导遥一体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三是产业生态上坚持开放合作,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租用卫星资源、开展增值服务等方式参与。

  其次,政策提出的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并不等同于简单复制单一星座发展模式,而是会形成多星座互补、多主体参与的低轨卫星互联网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互联网多元生态体系,这更符合我国幅员辽阔、场景多样的基本国情。

  民用卫星通信服务资费可能降至每月50元~100元

  “手机直连卫星”是此次政策的亮点之一,《意见》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探索不换卡不换号模式。这会给普通用户带来哪些影响?普通人使用卫星通信业务的成本如何?

  对此,周钰哲表示,“手机直连卫星”是卫星通信走向大众化的关键突破,政策推动的共建共享和不换卡不换号模式将彻底改变用户体验。

  对普通用户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让“通信无死角”成为可能——在山区、海洋、沙漠等地面网络盲区,无需更换卫星通信专用终端、无需记忆新号码、办理新套餐,就能在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间无缝切换,保持通信网络畅通,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使用门槛,将在紧急救援、户外探险、自驾旅行等场景发挥价值优势,极大加速卫星通信的普及。

  “成本方面,卫星通信正经历从专业级到消费级的跨越式下降。”周钰哲说。

  具体而言,终端层面,支持卫星通信的智能手机价格已降至3000元档,预计未来两年随着技术成熟和量产规模扩大,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

  服务资费方面,目前主要面向行业用户的套餐费用约为每月数百元,随着规模化应用摊平成本,民用套餐价格将逐步亲民化。

  他说,参考国际经验,星链已推出每月5美元的“待机模式”基础服务,我国依托电信运营商的地面网络优势,伴随国网、千帆星座、吉利星座等具备手机直连能力的卫星大规模部署,民用卫星通信服务资费可能降至每月50元~100元,实现“应急有保障、日常用得起”的发展目标。

  低轨卫星互联网部署将使飞机上高速上网成为标配

  《意见》提出,加强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推动汽车、船舶、飞机等直连卫星。这会给相应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此,周钰哲表示,卫星通信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将引发多个行业的生产力变革。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卫星通信能让偏远地区的工厂、矿山,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施等实现高效通信,提升生产监测的协同效率。

  在车联网领域,汽车卫星直连将突破地面网络覆盖限制,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全球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决策,这将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向全域场景拓展,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例如,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已规划支持全球超2亿用户的车规级服务。

  在船舶航运领域,船舶直连卫星能让海上航行船只实时、高速通信,不仅能提升航行安全,还可开展海上执法、远程运维、渔业监测等增值服务。

  在航空领域,目前机上Wi-Fi主要依赖高轨卫星,带宽有限且资费高昂。低轨卫星互联网部署将使在飞机上高速上网成为标配,手机的飞行模式可能取消。

  “总体来说,卫星通信与这些行业的融合应用有助于消除产业数字化地理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空间优化配置,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路径。”他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