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市举行。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各方将以上合组织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为本地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谐友好的良好环境。今年是尼泊尔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的第十个年头,尼泊尔总理奥利将应邀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今年也是中尼建交70周年。8月1日,习近平主席同尼泊尔总统鲍德尔就中尼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时指出,中尼建交70年来,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大小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中尼两国山水相依,情谊绵长。自1955年建交以来,中尼关系历久弥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稳健前行。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鲍德尔总统表示,中国是尼泊尔值得信任的邻居和发展伙伴。
中尼始终互利共赢、携手前行。中国是尼泊尔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中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边境联通、跨境电网、空中丝绸之路等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数年位居尼泊尔新能源车进口量第一,市场占比超过70%,成为中尼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中尼始终守望相助、患难与共。无论是在应对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的危急时刻,还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紧要关头,两国始终互帮互助、互施援手。今年7月,中尼吉隆口岸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方立即向尼泊尔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尼方也尽全力营救和搜寻中方失踪人员,展现出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
当前,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分享发展红利;志在实现现代化的尼泊尔,正努力实现摆脱最不发达国家行列的愿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尼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互联互通是发展之基。双方将持续推进中尼口岸通关便利化和跨境公路畅通,织密空中航线,推动跨境电网建设,助力尼泊尔从“陆锁国”迈向“陆联国”,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产业合作是共赢之道。双方要加快推动中尼友谊工业园、中尼南方农业科技园建设,拓展产业技术、标准、人才等领域合作,积极探索中尼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模式,助力尼泊尔提升工农业现代化水平。
民生工程是幸福之源。双方将继续用好“沐光产房”“活力乡村”“闪亮未来”“甘露计划”等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项目,从教育、医疗、卫生等民众急难愁盼的领域着手,真正实现纾民困、暖民心,润泽乡土、惠及长远。
人文交流是互信之桥。今年是“尼泊尔旅游年”,中方将继续办好加德满都中国春节系列庆祝活动、博克拉国际山地越野赛和中尼友谊龙舟赛、蓝毗尼国际和平节“三地三品牌”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之钥。双方将共同挖掘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成本和体系优势,加强产业转移、本地化生产等合作,为尼泊尔培育新兴产业和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强力引擎。
喜马拉雅山的雪水奔流不息,汇聚起中尼友谊与合作的不竭力量。在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下,中尼必将携手开创互利共赢的新篇章,让跨越山河的友谊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