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8 05:29:20 股吧网页版
茶叶、代用茶稳降血糖?专家:缺乏证据,不具有预防、治疗功效
来源:新京报

  单一成分的青钱柳茶、苦瓜片,或10余味材料配出的“降糖茶”,在商家宣传中,可以“安抚‘高’表现,减轻‘高’负担,稳得住,降(降)得下,是糖(糖)人福音”“效果不满意包退”的疗效承诺和草本配方,更是让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

  医学专家提醒,一旦迷信这类降糖茶饮的“神奇疗效”,忽略了对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注,甚至停药,可能加重病情。法学专家也强调,普通食品禁止宣传功效,切莫相信商家所谓的“降糖神效”。

  部分茶叶、代用茶宣称可降糖

  在购物平台,降糖产品五花八门,降糖茶成为不少“糖友”日常辅助降糖的首选。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市面上售卖的“降糖茶”有的是保健食品,如十度牌舒茶,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平台上查询到的保健功能为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有的产品并没有拿到保健食品的“蓝帽子”认证,只是茶叶或代用茶,但在降糖效果的宣传上,却十分大胆,降糖效果更胜于保健食品、药品。

  在邓鲜森旗舰店售卖的铁皮石斛杜仲叶青钱柳茶,产品属性为代用茶,从消费者返图来看,产品包装上并无保健食品“蓝帽子”标识,但在商家的宣传图中,外包装上有“蓝帽子”标识。商家除了在产品宣传中使用糖尿病相关症状图片外,声称通过“吸收、修复、调衡,三步退出糖友圈,不依赖、不反弹”,同时展示“临床试验得出精准数据,使用30天内血糖逐渐下降,餐前血糖值从最开始的15毫摩尔/升降至5毫摩尔/升”,但展示的数据图表没有标注来源。

  邓鲜森旗舰店展示的铁皮石斛杜仲叶青钱柳茶外包装(左)有“蓝帽子”标识,而实际产品外包装(右)并无“蓝帽子”标识。

  从宣传图片来看,青钱柳茶、玉米须、桑叶、铁皮石斛、杜仲叶、决明子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其次还有栀子、橘皮、山楂、蒲公英等。该产品打出了“你养我小,我养你老,送给爸妈的控糖好帮手,为家人保驾护航,辅助降血糖”的广告语。产品有两个包装,包装1上印有“高效降糖”,包装2则将这四个字改为了“匠心品质”。

  邓鲜森旗舰店客服的表述也非常直接,称该款降糖茶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在独立或者协同作用下保护胰脏、肝、肾等器官,修复胰岛细胞的损伤,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刺激,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不仅可改善血糖过高,还可以软化血管,使血管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进一步防止血管过早老化,可预防高血糖的并发症。”在询问记者空腹血糖值后,客服推荐了三盒的量,称喝完后餐前血糖可以稳定在4-5毫摩尔/升。

  除了代用茶外,一些茶叶、蔬菜干也被商家拿来宣传降糖功效。如顺德大药房旗舰店售卖的特级大叶苦丁茶,产品购买链接中并无宣称功效的内容,但搜索页面显示“降高压、稳降糖,当天喝当天降”,以吸引消费者点击购买。从产品评价来看,消费者都是奔着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购买。

  晒案例反馈,用同音字替代规避监管

  为进一步“打动”消费者,一些商家在宣传代用茶“降糖”功效时抛出了众多案例反馈。

  仁心养生堂的桑菊清唐茶产品购买链接中,直接用图文晒出了多个案例。如“张大爷,喜欢喝酒吃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血糖增高,天天不舒服,购买了这款降糖茶坚持喝了3个疗程左右,血糖值降低了,现在还在坚持喝,强烈推荐”,声称可以“远离高醣(糖),轻松直降”。

  邓鲜森旗舰店的铁皮石斛杜仲叶青钱柳茶图文宣传并未发布案例,但客服在记者询问产品降糖效果后,发来多张顾客反馈的图片,称“有顾客给长辈买,半个月喝下来,血糖从13降到了8,降糖效果很明显”。

  而商家绝对化的疗效宣传与无效退货的承诺,往往更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者的购买决心。“降糖太快,包断根,当晚降,永不再(再)高”,仁心养生堂店铺内,商家售卖的桑菊清唐茶打出了降糖疗效承诺,称“70天试喝期,万一不满意,喝完照样给你退”。渭水鸿旗舰店卖的玉米须三降茶在搜索页面的广告词甚至打出了“喝成低血(血)糖”,免费试喝,90天三高不降全额退,免费试喝。

  为了规避监管,商家在图文宣传中往往会使用同音字词进行替换,“糖”往往被“唐”“搪”“瑭”等同音字替代,如上述的桑菊清唐茶的宣传。神农金康旗舰店的玉米须青钱柳桑叶茶也宣称“降得下,稳得住”“三不再高,绛,喝神农金康三降茶”,该代用茶有16味药材,其宣传“‘3大绛高主力军’为青钱柳、桑叶和玉米须,协作同步绛得下”,其中用“绛”替代“降”。该产品一盒30罐,售价为129元。

  “对代用茶疗效做出明确、绝对化的疗效承诺,无科学依据支撑。使用‘皿’‘醣’‘绛’等字替代‘血’‘糖’‘降’,规避监管部门对‘降糖’等医疗术语的审查,主观违法意图明确,不影响对其‘宣称医疗功效’的违法认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指出,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认为代用茶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实际上,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消费者可能会因相信其虚假宣传而购买并使用该产品,从而延误了对真正健康问题的治疗,损害自身的健康权益。

  此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蔡晓凌提醒,其门诊曾接诊过因服用降糖产品导致严重低血糖而抢救的患者。有些产品中为了实现降糖效果,会违法添加成本很低的降糖药格列本脲。该药基本已经成为4-5线用药,因为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比较高,且有非常好的替换药物,所以该药已经被很多大医院淘汰。“这种现象前几年比较多,近两三年随着监管力度加大,门诊遇到的这类患者相对少了。”蔡晓凌说道。

  今年6月24日,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检察院官网发布的《以案说法》案例中提及,商水籍商人孙某长期大量销售非法添加了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的有毒有害食品“蜂胶养胰胶囊”,产品包装上印着“纯中药配方”“无副作用”等字样,但经检测,每粒胶囊中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含量超处方药标准3倍。该案中还提及了两组数据: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统计显示,每年接诊的2000余例低血糖患者中,有1/3与乱服保健品有关;中国保健协会调查发现,市面上76%的“纯天然降糖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其中38%存在剂量超标问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有些商家,如自然岛旗舰店,其人参桑叶双瓜茶的三个产品搜索页面写有“不做小糖人,吃喝自由,每天一杯,唐人无忧”“糖压脂”“稳健不升高,身体无负担”,其中的“高”字去掉了下面的“口”字,产品购买界面标题中则使用“双压胍脂”“血糖”等字词。但该产品链接最后又发布了《关于产品标题搜索词和页面用词声明》,用非常小的字号写着:本店所有产品标题所含搜索词和页面用词只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找到产品,不作为广告宣传及功效宣传。如不同意此协议者请勿购买。但这一排小字需要放大才能看到,否则非常容易被忽视。

  自然岛旗舰店发布的公告提及,“本店所有产品标题所含搜索词和页面用词只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找到产品,不作为广告宣传及功效宣传”。网络截图

  “商家这样的做法是豁免自己的法律责任,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处罚,但这种单方宣传行为并不能阻却其广告宣传的违法性。而且将声明用小字呈现,也没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声明内容应当醒目的义务。”邓勇说道。

  8月27日,针对上述店铺的产品宣传问题,新京报记者向店铺所属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留言咨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包装、商标不同却共用同一注册批号

  专家:不违规,但给监管带来难度

  在搜索降糖茶时,新京报记者发现,四款不同包装的长兴牌灵芝枸杞袋泡茶使用的是同一个保健食品注册批准文号“国食健注G20130039”,四款产品包装右上角的商标不同,分别为“生命需宝”“诺薇”“健来乐”“百年协和”。

  四款不同包装、商标的长兴牌灵芝枸杞袋泡茶使用同一个保健食品注册批准文号。

  记者查询保健食品注册批准文号发现,长兴牌灵芝枸杞袋泡茶的保健功能为辅助降血糖,申请人为广东长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官网显示,“生命需宝”是公司旗下产品商标,该企业也接受贴牌生产业务。就上述四款产品的问题,新京报记者询问“生命需宝”旗舰店客服,客服表示,都是正品,均由长兴生产,但其他款均为贴牌产品。

  上述情况是否合法合规?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这种做法在保健食品行业曾是监管焦点,一个受欢迎的保健食品注册批准文号,可能授权贴牌多达200个不同商标的产品,但后来关于此事的讨论逐渐淡化,因为市场在变,商家即便没有批准文号,也可以选择其他多种方式获取可销售的产品。目前,在符合商标法的前提下,一家公司获得保健食品注册批准文号后,可以贴牌生产产品,两家企业达成商标使用(或生产)授权即可,但产品名称必须与获批信息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但王大宏也提及,上述做法给市场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同一批号的产品都是同一家企业生产,质量问题由生产企业把关;而行为问题的可控难度就比较大。理论上来讲,贴牌越多,市场行为风险越大,包括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普通食品类的代用茶相比,身为保健食品的长兴牌灵芝枸杞袋泡茶的宣传更合法合规。上述四个品牌的长兴牌灵芝枸杞袋泡茶中,昌盛大药房旗舰店售卖的“健来乐”宣传最为简单,仅仅只有三张产品外包装的图片,文字仅介绍了产品规格,以及“辅助降血糖”的功效描述。不过,与铺天盖地的“降糖茶”夸大功效、虚假功效宣传相比,如此简单的宣传没有带来销量,截至8月19日17时30分,该产品显示“0”人付款。

  “生命需宝”“诺薇”除了展示产品降血糖外,还增加了产品说明书、适宜人群、常见问题解答等,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服用期间不建议直接停药,需根据身体情况及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与上述三款产品相比,“百年协和”的产品并未直接出现在产品详情页面,而是以“拍一发三”,与其他代用茶产品搭配销售。该页面展示的是平利绞股蓝玉米须桑叶茶,并非保健食品,页面宣称可以“远离高糖,轻松直降”。而实际购买时,券后价82.75元可以买一盒平利绞股蓝玉米须桑叶茶,送两盒长兴牌灵芝枸杞袋泡茶。客服称,组合装比市场上的产品确实效果好得多,两款一起喝半个月到一个月可以看见改善效果。

  医生:代用茶降糖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

  商家售卖的代用茶中,很多都含有铁皮石斛、杜仲叶、桑叶、决明子、栀子、橘皮、山楂、蒲公英、葛根等。新京报记者查询到,这些成分均为药食同源成分。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孟玉凤表示,中医药的剂量严格依据临床需求确定,可能远高于食品中的含量。药食同源成分用于医药时,需经过特定炮制方法,以改变其药性或增强疗效。而食品主要用于满足日常饮食需求,提供营养和口感,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添加量通常较低,以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口感需求。

  茶叶、代用茶能否宣传降糖功效?孟玉凤表示,茶叶本身是一种很健康也很传统的饮品,好处多多。茶多酚、儿茶素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动物实验层面,确实发现它们可以激活某些信号通路,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持胰岛功能。但研究停留在动物实验层面,具体多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改善人的胰岛功能,每天喝多少茶叶可以达到作用量,并不明确。茶叶可以喝,不要依赖茶叶降糖。

  而一些代用茶中所含有的苦丁茶、苦瓜、青钱柳茶、玉米须、桑叶含有一些多酚、黄酮、肽类、皂苷类等物质,尤其是桑叶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发现上述物质有一定降血糖,甚至降压降脂作用,但是研究数量并不多、疗效有限,且动物实验结果并不等同人体研究,目前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孟玉凤提醒,即使作为辅助降糖措施,也应当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这些茶饮大多性寒凉,脾胃虚弱的患者不能长期饮用。

  “确有一些电商平台,甚至有些医疗机构以降糖为卖点销售茶饮,但此类茶饮降糖作用有限,‘天然胰岛’这个说法有夸大成分。一旦迷信茶饮的‘神奇疗效’,忽略了对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注,胡吃海喝、晚睡晚起,甚至停止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就有可能引起血压、血糖剧烈波动,加重对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的损害。”孟玉凤提醒道。

  邓勇则从法律角度分析指出,作为普通食品,代用茶产品宣传中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普通食品标签及宣传中禁止涉及任何医疗用语或功效描述。上述产品涉嫌非法宣传医疗功效。

  邓勇指出,商家虚假宣传这类违规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合法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质量标准,而这些违规标注的代用茶产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份额,挤压了正规产品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监管层面,常熟市市场监管局莫城分局瞿超曾在市场监管半月沙龙微信公众号中撰文指出,类似于石斛茶(代用茶)这样的普通食品,有很多经营者在广告宣传时会夸大宣传甚至使用药品的治疗功能进行宣传,来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瞿超建议监管单位增加对食品经营者的教育辅导工作,通过监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现问题,指导食品经营者使用合理正确的广告语。网络平台应当加强食品广告审核机制,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广告环境。食品经营者自身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合法合规经营,避免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