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甲醇(下称绿醇),作为低碳能源领域的“潜力股”,正凭借可替代化石燃料、储运便捷以及与现有设施兼容等突出优势,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崭露头角,成为关键发展方向之一。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25年,国内绿醇项目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数据来看,绿醇项目的爆发态势直观可见。据《中国石油石化》统计,截至2025年8月,国内已签约/备案的绿醇项目达173个,规划产能合计5346万吨/年。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绿醇项目就有51个,年内将有65万吨/年的产能落地投产,这一增速远超行业此前预期。
在金联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化工行业主编荆常婷看来,这一现象背后是全球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当前,全球航运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脱碳压力,欧盟即将征收碳边境税,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 年要达到净零排放;国内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巨头也纷纷开启战略转型之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绿醇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助推。
荆常婷介绍,政策层面,国内已形成清晰的支持导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电解水制氢耦合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列为鼓励类项目;国家能源局已启动《绿色甲醇》行业标准编制,拟结合我国实际分级分档,研究将生物质、空气捕集之外的碳源纳入标准;市场监管总局也在推进《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甲醇》《可再生甲醇评价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制定;上海环交所建立起国内首个绿醇认证标准,部分项目还可享受地方绿电补贴。
市场层面,据荆常婷介绍,海外市场,预计2030年全球航运领域绿醇需求将达2000万吨;国内市场,山西甲醇汽车应用规模向万辆级迈进,沈阳、内蒙古等地正规划构建千亿级甲醇经济生态。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绿醇产业将迎来“两步走”发展阶段。短期(2025至2030年)来看,航运业仍是核心市场。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全球在建甲醇船舶达250艘,预计2025年年底将批量交付,2030年全球绿醇需求量将超4000万吨。
长期来看,据国金证券测算,当绿电成本为0.1元/kWh、CO2价格为200元/吨时,CO2加氢制绿醇的生产成本可降至1618元/吨,完全实现绿醇燃料使用的经济性。
齐盛期货分析师蔡英超表示,绿醇的发展是对甲醇产业百年积累的延续。“正是传统甲醇产业多年来的下游拓展,才奠定了如今绿醇的发展基础;而绿醇的落地,又意味着甲醇原材料更丰富、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让甲醇作为‘类能源产品’得到更多重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