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正在加快“落子”。近日,国务院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习,主题聚焦“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商务部8月2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透露,将出台系列促进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并实施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系列信号表明,服务贸易领域将迎来多个支持举措,未来增长趋势向好。
服务贸易是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服务出口预计增长4%,上半年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服务贸易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均有持续提升,在促进世界和中国贸易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但在不少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指出,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对于之前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中首次点明‘提升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具体且明确地提出了促进服务出口的重点领域,比如扩大科研、咨询、电商等服务出口、加快培育发展数字服务贸易、‘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相关领域的财税、金融支持等都有望加大。”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表示。
商务部也表示,服务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比如,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提高出口退税申报效率;将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精准度等。
目前,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运输、旅行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上半年,运输服务出口4185亿元,增长23.9%,是服务出口规模最大的领域;旅行服务出口1748.7亿元,增长68.7%,是服务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
为了促进旅行服务出口,多部门联动,持续扩大入境旅游。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进一步强调,要进一步放大免签政策效应,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华旅行消费,带动更多优质服务出海。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也是政策支持重点。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透露,将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
在李俊看来,发展数字服务贸易,要以跨境电商为先导,持续推进贸易营销、贸易设施、贸易单据、贸易结算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新型数字服务出口为重点,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型贸易。
跨境数据流动是许多跨国公司关心的重要议题。商务部表示,将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此前,北京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出台过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政策,下一步跨境数据有序流动支持举措有望加码。
对于扩大服务进口,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缩减是重要抓手。聂平香分析:“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推进,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也将不断调整优化。”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在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对自然人职业资格、专业服务、金融、文化等领域分别作出了一些开放安排。比如,在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自贸试验区,外国人可以报考注册城乡规划师、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等资格考试;境外人士可以在自贸试验区开立证券账户或期货账户,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或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等。
“目前,商务部正持续跟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施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及时解决清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问题,持续做好负面清单实施工作。未来,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孔德军表示。
在聂平香看来,下一阶段,财政资金、税收、金融、监管便利化等方面对于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都有望进一步加大,助力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出口的增长。
“下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将迎来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全球服务贸易预计将保持增长,旅行等主要领域将实现较快增长,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总体来看,预计全年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增长,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