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7 06:29:10 股吧网页版
“保险+期货”有效破解三个行业的困局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宋旭鹏

  第一次接触“保险+期货”,是在2022年10月初山东省的一家生猪规模养殖场里。彼时生猪价格一路攀升,当地出栏价已创下近一年来的新高。我正细致地向养殖场负责人阐释生猪套保方案,然而这位老板兴致寥寥。起初我以为,因生猪期货上市时间尚短,养殖行业还需时日消化套保理念。可当我转头了解到,这家企业在2021年1月7日——交易所对外公布生猪期货合约挂牌价格当日(生猪期货挂牌上市的前一日),便与保险公司签订了生猪价格保险协议时,内心受到了不小的触动,真切感受到了“保险+期货”模式的独特魅力。

  生猪“保险+期货”是养殖场向保险公司购买政策性生猪目标价格保险,由保险公司对生猪价格进行保障,“兜底”生猪养殖价格。同时,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买入场外期权进行再保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其核心在于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转移”功能与期货的“风险对冲”功能,为农户构建起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屏障。

  可以说,“保险+期货”极具亲和力,尤其在我所熟悉的生猪养殖领域。养殖行业的从业者务实且注重成效。以往介绍套保业务时,涉及期货功能、交割制度、保证金制度及风控流程等内容,相对枯燥,无形中拉大了期货与养殖场的距离。当时,养殖行业还将生猪期货戏称为“电子猪”,视其神秘且遥不可及。从工具适配性来看,资金雄厚、连续出栏且市场认知度高的大型生猪集团场和规模场,更适合直接运用生猪期货进行套保;部分习惯杠杆养殖、按批次出栏、易受市场情绪影响的中小养殖场,则适合使用期权工具(当时尚未推出场内期权),为其出栏计划提供“安全垫”。生猪期货上市头两年,“保险+期货”便受到广泛关注,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保险+期货”有效破解了三个行业的困局:养殖业不知如何锁定利润,保险业苦寻农险外延拓展之道,期货业亟待突破行业壁垒、普及套保概念以发挥生猪期货的普惠价值。对养殖场而言,保险理念深入人心,育肥猪和能繁母猪死亡保险屡见不鲜,生猪价格保险仅从名称便能大致领会其意。打个比方,为生猪投保价格保险如同为汽车购买车损保险,并非期待事故发生,而是一旦触发赔付条件,即可获得基本保障。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期货”拓宽了农险业务维度,突破了地域限制,推动传统成本保险向价格保险升级。对期货公司而言,通过保险渠道既能发挥期货套保功能,又能间接为期货市场注入流动性。

  “保险+期货”将养殖场、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紧密联结。在携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各类会议,反复讲解香草期权、普通亚式和增强亚式等赔付方式,并根据实际反馈推出二育保价等针对性方案。

  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成效显著。在交易所和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的支持下,首批参保养殖场在价格波动中稳定了收入,该模式也在养殖群体中口口相传,并迅速推广。2022年至2023年,生猪市场经历长达十余个月的下行周期,行业对冲风险的需求日益迫切:自繁场率先参与,随后外购育肥场跟进,二次育肥场也开始关注询价,甚至生猪贸易商和饲料企业也积极协助客户对接“保险+期货”业务。原因在于,稳定的生猪存栏是市场繁荣的基础。许多养殖场挺过了非洲猪瘟的考验,却在持续下跌行情中举步维艰,“保险+期货”宛如诺亚方舟,承载着养殖场持续经营的希望,在价格波动的浪潮中前行,迎接新的曙光。

  当然,“保险+期货”也存在两面性。在生猪价格保险中,保费负担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当生猪养殖成本在每斤6至7元时,每斤约两毛钱的保费让养殖场倍感压力,这也是纯商业险难以大规模推广的主因。此外,作为风险对冲端的期货市场遵循价格发现规律,并非总能提供溢价空间。养殖场衡量参与意愿时有两把“标尺”:一是当前毛猪市场价格,若盘面价格仅高出市场两毛,与保费相同,入场意愿就较低;二是预期出栏成本,若盘面升水幅度有限,参与积极性也会受挫。若期货盘面价格低迷,保险公司单独推出无风险对冲端的价格指数保险,极易导致赔付率过高。

  针对这些问题,交易所推出的“农保计划”为“保险+期货”落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提供了诸多创新思路。为缓解保费压力、提升农户参保意愿,交易所不仅给予品种补贴和区域补贴,还引入贸易商、银行、地方政府等多方协同。尤其是“银期保”模式,整合了收入保险、基差贸易、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和二次点价等实践经验,为其他农产品提供了示范样板。

  作为期货从业者,我期待这一模式继续拓展边界,如探索“保险+期货+信贷”组合以解决融资难题,或开发“非洲猪瘟专项险”应对突发疫情。作为生猪养殖行业参与者,我更坚信:随着风险管理工具的日益普及,养殖行业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中泰期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