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加快。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完成六期发行,累计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达76.6%;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31497.6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发行规模。
专家认为,随着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发行使用,相关资金持续落地,将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增量政策有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将持续扩围。
发行使用提速
2025年,我国计划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领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完成六期发行,累计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达76.6%。财政部发行安排显示,9月和10月均有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对于设备更新,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对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此前表示,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将于10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25年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五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已超过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提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已达3149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发行规模多约40%。
各级财政部门推动债券资金发行使用提速增效,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提供支撑。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资金支出2.89万亿元,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1.7%。
“从发行进度上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都保持了与时间同步甚至适度超前的发行节奏。”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应继续保持好相应发行节奏和使用进度,为全年乃至“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扎实基础。
资金投向扩围
“6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特点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其资金投向持续扩围。”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
从投向来看,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28.2%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8.8%用于交通基础设施、12.9%用于土地储备。
“在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在土地储备方向的使用再度重启。”中国银河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雅坤表示,本轮投向土地储备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更倾向于闲置存量土地,此举有望在未来几年带动新增房地产、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左右。
白彦锋认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将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止跌企稳、回升向好。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正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例如,北京市财政局表示,计划发行100亿元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江苏省财政厅发布的《江苏省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显示,有9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投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吴志武认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资金供给的需要,让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更好地聚焦于政策目标的实现。
撬动投资规模可观
专家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双双靠前发力,将撬动可观的投资规模,为扩内需和稳增长提供动力。四季度,相关部门有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
针对超长期特别国债,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各有关方面持续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项目和资金闭环管理,确保中央资金用到实处,更好发挥“两新”政策效能。
刘雅坤表示,下阶段,支持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可能密集落地。从长期看,数据中心和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有望成为增长新抓手,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可撬动的投资规模将更为可观。
在今年财政发力整体前置的背景下,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认为,地方政府债券四季度净供给预计将降低,四季度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和新增专项债券将分别发行约1300亿元、7600亿元,合计发行约8900亿元,环比减少约7900亿元。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建议,下阶段应做好政策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如增发特别国债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