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独立性正面临挑战。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一纸公开信宣布“立即解除”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职务,意欲“洗牌”美联储理事会。
这场罢免风波,不仅将双方推向法律对抗的漩涡,更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分析认为,这一解雇行动是美国政治干预经济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白宫对美联储的深层战略意图,无疑是对美联储独立性和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的重大挑战。
一纸公开信掀波澜
数日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曾对库克进行辞职施压。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再度向美联储发难——发布了一封致库克的公开信,宣布免除其职务“立即生效”。
信中援引美国宪法第二条及经修订的《1913年联邦储备法》相关条款,宣称已认定存在“正当理由”撤销库克美联储理事职务。
具体来看,该指控涉及库克在金融事务中存在的“欺诈性和潜在犯罪性行为”。信中引用联邦住房金融局提交的材料,指控库克在抵押贷款申请中虚报“主要住所”,在密歇根和佐治亚两州重复享受优惠贷款条件。信中斥责其行为“不可想象”,质疑库克的诚信与担任监管者的资格。
事发数小时后,库克回应称,“法律上没有理由”将她从美联储解雇,将会继续履行职责。此前,库克已多次表态,她不会因为一条推文或者政治压力而辞职,并强调将通过合法程序作出澄清。
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也引发了金融市场的震荡:消息发出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在避险情绪推动下一度涨近0.5%,随后回落;美国30年期国债跌幅扩大,收益率上升5个基点至4.94%。
能否“如愿”洗牌?
这已不是白宫第一次将手伸向美联储,此前特朗普多次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一度扬言解雇其职务。
事实上,从法律层面来看,总统能否直接罢免美联储理事尚存疑。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理事是14年任期的独立官员,仅能因“正当理由”被罢免,譬如严重的不当行为、违法或道德败坏,且必须经过法律程序。
这意味着,即便发布了这则“免职令”,也必须通过司法审查才能真正生效。根据美国相关法律,一旦总统发布免职令,当事人有权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审查免职理由是否符合“正当理由”的法律标准。若无法提供充分证据,法院可能推翻该决定。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对记者表示,从技术层面看,库克的行为若属实,则构成明确违法,白宫方面在此事上占理且具备法律依据,解雇库克存在一定的成功概率。
诚然,这一举动也存在着“弦外之音”。胡捷称,此次指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对美联储长期不满的延伸。由于无法直接动摇主席鲍威尔的地位,其团队转而从其他理事的个人行为中寻找突破口,“此举旨在通过削弱美联储内部支持力量,间接影响货币政策倾向”。
美联储独立性何去何从?
虽然解除库克美联储理事职务的结果仍是未知数,但无疑将美联储独立性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这打破了白宫尊重央行独立性的长期传统,是对美联储独立性和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的重大挑战。”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说。
美联储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保障货币政策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这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性共识。
然而,若此举成功,特朗普“掌控美联储”的计划将更进一步。在美联储7人理事会中,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已任命了其中两位现任理事,并在不久前提名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填补辞职的前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留下的空缺。若库克被成功罢免,特朗普将有机会任命第四名理事。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尼克·蒂米劳斯分析称,特朗普一方再获得两个提名席位的话,就将占据多数席位,从而有条件重塑整个美联储体系。
胡捷认为,美联储的独立性受美国法律保护,且得到社会各界及监管机构的广泛认可,任何试图将其变为行政附庸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市场动荡。此外,即便是任命新人选,职业操守也驱使其不可能完全服从总统的意志,因此仍会以专业判断为主导。
但从货币政策路径的角度来看,鲍威尔选择继续“按兵不动”的阻力越来越大。白雪认为,特朗普此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以及制度走向,令未来政策决策存在政治化和短期化风险。
而政治压力仍难以迫使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做出重大妥协。胡捷表示,鲍威尔任期将在明年6月结束,其更可能坚持维护美联储独立性。美联储决策仍将基于经济数据与内部研究,政治因素仅可能在某些决策中产生轻微影响。
对全球金融市场而言,白宫对美联储的干预可能引入新的政策不确定性,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白雪称,短期来看,或将引起美元贬值、风险资产波动加剧、避险资产需求上升;长期来看,美联储独立性的削弱可能导致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受损,全球金融稳定性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