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圳8月26日电 (记者栗翘楚)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方能激活数据生产力,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在2025人民数据大会发表主旨演讲。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
8月26日,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兼)陈智敏在“2025人民数据大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建立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就是要畅通数据流通的交易渠道,加速千行百业的渗透,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的价值,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关乎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革、效率的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抓手。
陈智敏认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将成为贯穿经济发展各领域全流程的综合性要素市场,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上游、下游的数据,实现全数据管理,有效地减少资源错配浪费,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实现数据跨区域、跨部门、跨城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激发数据要素对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倍增效应。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将积极释放消费潜力,重塑消费与生产的动态平衡,实现国内需求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联动。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立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当前我国数据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70%;另一方面,从《数据二十条》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好数据权属问题,只有权属清楚才能将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从而确定数据的交易权和收益权,并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分配机制,最终实现数据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陈智敏认为,数据权属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公民、企业、国家三者之间对于数据权利和由此产生的利益和分配关系界定:
主体在民。人自身和人活动产生的数据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数据,人在网络数据生命周期中发挥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公民的数据基本权利包括数据权、数据人格权和数据财产权。
主权在国。国家享有对其政权管辖范围内的数据生成、采集、使用、传播、管理、控制、保护的权力,对数据跨境流动的数据管理和审查控制权力,对破坏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犯罪行为的司法处置权力,包括境外对数据黑客攻击时反制的权力。
企业开发。企业通过资本投入和技术手段使分散而孤立的互不关联的数据成为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交易保障数字经济的正常运行,使企业能够获得数据的收益权。
共享共用。互联网的特点和数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据的共享性和共用性,应扩大公共数据的资源供给和流通使用,要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以数据的流通流动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之间的壁垒。
跨境流动。要在坚持国家安全和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基础上,赋予相关部门、企业和公民有数据跨境流动的权利;坚持平等公正、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数据流动、数据安全、认证评估、数字货币等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积极践行《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国际化市场。
陈智敏表示,要使上述五个思路真正落实,还是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协调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数据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各项工作;二是坚持法律保障,进一步落实到相关法律以及《数据二十条》,并根据数据发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坚持技术保障,要综合利用数据脱敏、加密、区块链、安全等多方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四是坚持国际合作,要在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反对数据霸权和数据垄断、反对数据政治化、反对数据制裁,积极推动各国执法部门和国际社会联合打击治理跨境网络数据犯罪,探索建立全球数据安全合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