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6日电 面对经济动能减弱与流动性管理的双重挑战,美联储决策层正围绕货币政策的核心参数——中性利率(r-star)展开激烈辩论。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周一抛出重磅言论,称限制长期利率上行的结构性因素依然牢固,暗示美国经济的自然均衡利率仍徘徊于疫情前低位,为后续降息周期埋下伏笔。这一表态恰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五首次松口打开9月降息大门,凸显政策制定者在应对就业疲软与通胀风险间的艰难平衡。
中性利率之争:低利率时代远未终结?
作为美联储“三把手”,威廉姆斯明确指出,推动全球实际中性利率下行的人口老龄化与生产率增长乏力趋势并未逆转。“尽管近期统计模型显示r-star尚未显著回升,但更重要的是驱动其下降的根本力量仍在发挥作用。”他特别强调,这种结构性压制意味着“低r-star时代远未结束”,直接挑战了部分同事认为中性利率已随通胀中枢抬升的观点。
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而6月公布的官员预测中值显示,多数人预估中性利率约为3%,较疫情前的2.5%有所上升,但预估区间跨度极大(2.5%-4%),折射出内部认知的巨大分歧。
就业疲软触发政策转向
鲍威尔上周五的公开讲话成为政策风向标的关键转折点。面对持续降温的劳动力市场信号,这位美联储掌门人罕见承认“就业任务已成为重点考量”,并为9月降息敞开大门。此前美联储全年按兵不动,主要担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但随着失业率攀升至近三年高位,决策者不得不重新校准政策优先级。
市场普遍预计,若即将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延续颓势,美联储可能在9月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的首次降息。
流动性管理的刀尖起舞
在利率政策调整的同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缩减进程也步入关键阶段。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警告称,货币市场可能在9月季末面临临时性压力,建议继续审慎推进缩表。数据显示,当前银行体系准备金余额仍高达3.3万亿美元,距离理事沃勒估算的“最低充足水平”2.7万亿美元尚有较大空间。
洛根特别提及回购协议市场利率较准备金利率低8个基点的现象,认为这是进一步抽离冗余流动性的信号。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通过停止到期资产再投资的方式有序缩减资产负债表,今年虽放缓节奏,但对“终点线”的判断仍存争议。
权力过渡期的制度重构隐现
值得注意的是,被视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有力竞争者的洛根,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沟通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她提议修改《经济预测摘要》(SEP)的呈现方式,减少对单一中位数预测的过度聚焦,转而强化多情景分析下的决策路径阐释。这一表态呼应了上周美联储更新的政策框架文件,显示出决策层对提升政策透明度的重视。
作为特朗普政府潜在的提名人选,洛根兼具实务操作经验与学术背景,其政策理念或将塑造美联储的未来走向。
市场前瞻:三大因素决定下半年走势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数月美联储将面临三重考验:一是中性利率认知差异导致的降息幅度博弈,二是缩表收官阶段的流动性管理精度测试,三是领导权过渡带来的政策连续性挑战。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预计,若就业市场恶化速度超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9月采取超常规的50个基点降息,而非传统的25个基点调整。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利率策略团队警告称,准备金规模向2.7万亿美元目标收敛的过程中,短期融资利率波动性可能阶段性升高。
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罗伯特·帕里表示:“威廉姆斯关于r-star的判断揭示了现代货币政策的根本困境——人口结构转型与技术创新停滞形成的通缩压力,与全球化退潮引发的供应链成本上涨并存。”他指出,这种双重冲击使得传统泰勒规则失效,迫使央行更多依赖实时数据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决策。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马克·哈费尔提醒投资者关注两个关键时点:9月FOMC会议对降息路径的明确表述,以及四季度准备金规模突破3万亿美元关口时的市场预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