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后,农田更平整,地力更足,种粮更有底气了。”近日,四川省安岳县石羊镇圆门村村民许大爷站在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望着即将成熟的水稻喜上眉梢。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性条件,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大、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今年以来,安岳县纪委监委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开展专项监督,紧盯项目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资金拨付、管护利用等关键环节,系统梳理出围标串标、偷工减料、虚报冒领等8类23项廉政风险点,建立动态监督清单并实时更新。创新“室组地”协同机制,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联合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组建专项检查组,通过实地丈量工程量、随机走访农户、调阅项目资料,发现并推动整改质量不达标、进度滞后等问题649个,对验收走过场、监管不到位等8名责任人立案查处,扣减不合格工程量子项30个,挽回经济损失660余万元。
“不仅要查问题,更要促治理。”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整改+规范”同步推进,督促职能部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商制度》,推动自然资源、水务等5部门协同规划,实现项目选址、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通过“村民大会+坝坝会+院坝协商”等形式,广泛征集农户、合作社等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将“田埂宽度”“灌溉管网走向”等群众关切的13项内容纳入设计方案,确保工程贴合生产实际。在建设环节推行“双监督”机制,每个标段派驻1名业主代表蹲点督导,项目村推选3-5名村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对材料进场、施工工艺等全程监督,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将660余万元挽损资金优先投入产业道路硬化、提灌站改造、灌溉管网延伸等46项民生工程,惠及农户4.5万余人,让“问题资金”真正变成滋润民心的“幸福活水”。
下一步,安岳县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制度完善—常态监督”闭环机制,以严明纪律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