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6 01:30:59 股吧网页版
实践赋能 培养应用型期货人才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郑泉

  为了加强期货人才培养、深化高校师生对期货市场功能的理解,8月18日至21日,在郑商所支持下,期货日报组织一批高校教师和学生赴西北地区调研苹果、菜籽油相关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的创新实践,旨在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

  走进企业一线

  感知期现融合新生态

  作为苹果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陕西华圣果业营销管理有限公司自苹果期货上市便积极运用期货工具,连续五年荣获郑商所“产业基地”称号,并是郑商所首批苹果交割仓库。该公司期货部经理孙亚飞介绍,企业设立的期货管理委员会及相关专业部门均要求员工清楚了解期货及衍生品基础知识。随着业务发展,他们更注重人才的期现结合能力——既懂期货,又懂风险防控。她建议,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

  陕西西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辉表示,他们设立的大宗贸易相关岗位不仅要求员工熟悉期货及现货市场,还需要员工能够将期货知识融入现货经营,辅助企业决策。他建议,高校应多创造学生在期货公司及相关产业企业实践的机会,构建“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培养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白水县盛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家参观了现代化苹果产业基地及期货交割库,并学习到该公司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助力生产经营的三个妙招:一是借助远期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功能指导经营;二是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利润、降低风险;三是利用仓单融资缓解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该公司负责人韩继龙表示,当前企业急需懂现货、会预判、能实现期现结合的高端金融人才。他建议,企业、院校与期货公司三方可以共建实训基地,引入真实案例,开展模拟教学,并将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陕西农发油脂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郭阳表示,掌握运用期货及衍生工具已是油脂行业的基本要求,目前企业更注重研发成果转化和期现业务融通。他建议,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从期货实践切入,并注重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吃苦精神。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度交流,清晰展现了企业对期货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基础理论知识转向更加注重期现结合、预判决策、成果转化等综合实践能力。这不仅为高校期货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凸显出产教融合、实战育人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破解人才断层

  期货实践教育开辟育才新路径

  参与调研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经济学院院长段聪颖表示,当前高校学生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存在“结构性短板”:非金融专业学生的理解多停留在课本上,即便是与金融相关的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也存在断层。在这一背景下,本次调研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边界,构建了“课堂—田野—市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种植、仓储、加工和销售等苹果产业链各环节,使抽象的期货概念变得可触摸、可感知,让学生不仅理解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市场敏感度,如结合气象与库存数据为贸易商设计套保方案,以及通过与农户、企业座谈来感知价格波动和风险管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真实的案例强化了大家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

  段聪颖认为,高校作为创新与产业之间的关键枢纽,应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一是革新课程体系,融入一线案例;二是搭建沉浸式实践平台,提升仿真模拟的真实性;三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四是发挥智库功能,汇聚学界与行业智慧,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马庆魁同样表示,学生对期货的认知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运作的体会。他认为,此次调研打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路径,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真实场景中主动发问、整合信息、提出方案,这样的学习更加深入内心。

  马庆魁建议,高校应主动搭建桥梁,将企业现实问题“引进来”,也让高校教会学生的解决方案“走出去”,真正实现产学研用闭环。

  正如上述高校教师所强调的,期货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走进充满活力的产业一线。未来,高校应更加主动地打开校门,将大学课堂延伸至广袤的田野和繁忙的工厂,培养既懂金融又懂产业且兼具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