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消息,8月22日起,经开区2025年上半年算力券开始申报,申报时间至9月12日。记者注意到,不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以来,不少地方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的支持,其中,发放算力券、语料券等奖补机制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比如,8月21日,《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发布,自9月18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优化算力供给”,鼓励优质算力普惠供给,每年发放不超过1亿元算力券,用于支持算力服务机构为算力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算力服务。
同时,《若干政策》明确“鼓励使用模型”,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企业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云化部署等方式使用模型的,按不超过年度模型使用费用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再如,8月9日,《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发布,明确“强化算力供给服务”,提出建立以算力券为核心的算力平台运营结算分担机制,每年发放总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
还如,7月28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明确“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扩大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支持采购高质量语料”等,对应提出发放6亿元算力券、发放3亿元模型券、发放1亿元语料券等。
“各地出台算力券、语料券等奖补机制,是破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关键痛点的必要之举。”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产业核心成本集中在算力、数据和模型训练上,中小企业往往因高昂成本被挡在门外。算力券可直接降低企业使用智能算力的门槛,让初创团队也能用上顶级算力资源;语料券则解决数据获取难题——高质量语料是训练大模型的“粮食”,政策支持企业采购高质量语料,避免因数据短缺导致模型“营养不良”。
“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尤其在算力、数据和模型训练环节成本高昂。算力券可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使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前沿技术探索,破解企业‘算不起’困境。”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各地出台各类算力券、语料券等奖补机制,对当前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仅有利于破解产业发展核心瓶颈,降低技术研发门槛,激活创新动能,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要素利用率,并加速技术落地,培育更加先进和适配的产业生态。
除算力券、语料券等奖补机制外,记者注意到,各地政策也纷纷从金融角度提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举措。
例如,前述河南出台的《政策措施》就提出“开展多元投融资服务”,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壮大耐心资本,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依托金融会客厅、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等机制,引导和组织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特色化、专业化、常态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再如,成都推出的《若干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对于获得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给予奖励。
朱克力认为,完善投融资生态是高效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发力方向之一,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要更注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同时探索“算力折股”“数据入股”等创新模式,让资源变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