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发展,有广告称可以让散户投资者使用AI炒股。但事实上,AI炒股并不简单,AI的交易策略需要实时更新,固化的AI极易成为更高端AI的猎杀对象。对于一般散户而言,用AI炒股并不靠谱。
类似“AI一键炒股,轻松跑赢大盘”的广告语让散户投资者心动,无数散户投资者仿佛看到了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财富跃迁的捷径。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散户用AI炒股,看似是站在技术风口上的智慧选择,实则可能被算法裹挟。
AI炒股的宣传中,“智能”“自动”“高效”是高频词,但很少有人提及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真正的AI策略构建,需要跨学科知识储备,从数学建模、机器学习到金融工程,每一步都充满专业壁垒。散户往往将AI简化为输入数据、输出结果的成熟产品,却忽视了策略设计中的关键细节。诸如,如何选择特征变量?如何应对市场风格的突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实战经验,远非普通散户投资者所能驾驭。
更危险的是,部分广告将AI包装成稳赚不赔的法宝,诱导散户产生技术依赖。当投资者将交易决策完全交给算法,却对策略逻辑一知半解时,市场的一次“黑天鹅”事件就可能让AI从提款机变成碎钞机。AI交易对实时更新要求极高,是需要持续调试的精密策略,散户若将其视为一劳永逸的超级终端,显然太过理想化。
实际上,AI炒股模型的建立和实时更新需要巨大的财力投入、技术研究,绝大多数散户很难做到。
AI炒股的本质是零和博弈,AI的普及正在将这场博弈推向更高维度的竞争。机构投资者凭借资源优势,不断迭代更复杂的AI模型,这些模型能实时捕捉市场微结构变化,甚至预判其他AI的策略行为。而散户使用的标准化AI,往往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的固定规则,在动态市场中极易成为被“猎杀”的对象。
例如,当大量散户AI同时执行突破买入策略时,机构AI可能通过高频交易制造虚假突破信号,诱使散户AI集体入场后反向操作,而这种交易陷阱很多散户AI难以规避。
AI的崛起并非要取代人类,而是辅助人类更高效地处理信息。对于散户而言,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盲目追逐技术,而在于认清自身局限,既不被AI万能论冲昏头脑,也不否定其技术价值。
一方面,散户投资者可将AI作为分析工具,辅助识别趋势或筛选个股,但需保持对策略的批判性思考;另一方面,需建立风险意识,避免将全部身家押注于算法。毕竟,市场永远存在未知变量,再先进的AI也无法预测地缘冲突或政策突变。
与机构的AI策略相比,散户不具备任何优势。因此,回归投资本质,专注价值投资足矣。
北京商报评论员周科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