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8月22日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年度经济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暗示尽管当前存在通胀上行风险,但美联储仍可能在未来数月降息。
受重大利好消息刺激,当日美股四大指数齐涨,以绩优股为主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上涨859.5点,即1.95%,标准普尔500指数涨97.5点,即1.53%,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涨396.22点,即1.88%,以小盘股为主的罗素2000涨87.85点,即3.86%。
最近一个月,美股四大指数分别上涨了1.63%、1.23%、1.84%、4.48%,表明不少投资者在抛售风险较高的大盘股,把资金投向了小盘股,股票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
在其他金融市场,8月22日美元指数以97.6报收,跌0.92%;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以4.258%报收,跌1.71%;2025年12月黄金期货收于3418.50美元/盎司,涨1.09%。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跌10.63%,意味着全球去美元趋势仍在持续。
美政府频频施压,美联储决策左右为难
在研讨会上,鲍威尔扔出了“王炸”:就业市场急剧减速,由此而产生的焦虑胜过加征关税的通胀担忧,降息就完全有必要了。一方面,鲍威尔表示,风险态势似乎正发生变化;就业市场似乎稳定,但供应和需求两侧均显著放慢,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就业市场会比预期的更糟糕;一旦风险水平上升,大幅裁员和失业上升就会如期而至。
另一方面,鲍威尔竭力淡化连续降息的可能性。他指出,在过去四年多里,通货膨胀超过目标值2%;关税对消费价格的影响已显而易见,在未来几个月影响依然存在;美联储最关切的问题是物价上涨是否会大幅提升目前的通胀水平。不过,鲍威尔颇有几分自信地认为,关税所引起的物价上涨效应会相对短暂,但关税效应并非一次性调整到位,而是需要时间扩散到整个供应链;鉴于目前就业市场偏软,工资成本压力不大。与前几次讲话相比,鲍威尔不再气定神闲了,因为就业市场的突然变化,美联储已经没有时间等待,现在就要采取行动。
鲍威尔讲话的意图很明显。其一,他希望在美联储内部形成共识。鲍威尔要解决美联储内部分歧。在上次会议上,两名由特朗普任命的理事——负责监管的副主席米歇尔·鲍曼和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罕见地投下反对票,支持立即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1993年以来美联储首次出现两名理事同时反对利率决议。
其二,鲍威尔可能是在向特朗普示好,以缓和紧张气氛、保护下属官员。特朗普多次放话要调查美联储大楼装修项目的极其昂贵的预算成本,并以反腐之名向鲍威尔和其他决策官员施压。最近,特朗普扬言要解雇拜登任命的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
就业和通胀形势严峻,美联储可能再犯错误
这次讲话中,鲍威尔不再强调依据未来的数据信息决定货币政策调整,因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谈到未来美联储主席候选人的资格条件时明确反对数据依赖型决策,希望候选人具有很强的预判能力。
美国就业市场一直保持强劲,然而这一次的数据却像强弩之末。经修正后的5月和6月新增就业岗位分别为1.9万和1.4万,未经修正的7月份数据为7.3万。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五成行业在裁员,这实属罕见现象,也表明就业市场的确走软了。劳工部数据扭曲了美国就业市场真相,但并非人为操控,统计口径、企业反馈速度、移民政策等因素让统计工作越来越复杂。特朗普政府反移民政策会继续干扰就业市场正常运行。
如果因为数据不符合政府心意而解雇劳工部统计局长,那么商务部统计局(主要发布经济增长、个人消费成本指数、国际贸易数据等经济数据)局长就要担心自己的饭碗了,数据作假之风也会盛行,对国家经济与金融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通胀问题依然困扰美国经济。如此高的关税水平,对美国国内生产和消费预计将产生长期冲击。美国经济发展长期得益于过去几十年宽松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特别是低通胀、低利率环境。如今逆国际化风险居高不下,部分国家开始诉诸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割裂了现有国际经贸体系,因此通胀阴影从未远去。今年1-7月,美国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上涨了3.3%、3.1%、2.8%、2.8%、2.8%、2.9%、3.1%,呈现上扬趋势。从7月份数据看,交通、医疗和燃油价格涨幅较大,旧车价格也有不小的涨幅。
降息是否会助推通货膨胀?如果降息过快,通胀势头失控,美联储只能再度加息,把这一难题留给下一任美联储主席。2021年4月,美国通货膨胀创13年新高,(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认为,通胀是由暂时因素引起的,如供应链紊乱;一旦这些因素归于正常,通胀就会消失。美联储的误判铸成大祸,至今还受人指责。
如果美联储屈服于长官旨意,逐步丧失了决策独立性(不受行政部门干扰),那么美元的信誉必将进一步受损,全球去美元趋势会加速,那么稳定币再火也挽救不了美元日益下降的全球影响力。
衰退阴影下金融市场表现会持续吗?
按照过往经验,经济衰退往往发生在第四季度,如本世纪初的互联网股票崩盘、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有关美国经济衰退的各种预测早已不绝于耳,但均被证明为无稽之谈,难道美国经济真练就“铁布衫”之功?显然不是,预测经济周期很难,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的实时预测模型——GDPNow也不怎么灵光,但经济运行总有其规律,衰退期迟早会到来。
美国两家零售巨头财报已开始报忧:沃尔玛已顶不住关税成本,开始考虑在下半年提高部分商品价格;Target调低了全年营收目标;电商巨头亚马逊调低了全年利润目标。有进口业务的企业迟早会受到关税政策影响。
经济颓势也可从拉斯维加斯的经营状况略知一二。据拉斯维加斯政府统计,今年1-6月,拉斯维加斯访客流量同比分别下降了1.1%、11.9%、7.8%、5.1%、6.5%、11.3%,国际游客数量更是减半。据内华达博彩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今年7月,全州博彩收入下跌约7%,而拉斯维加斯大道(博彩最集中地区)下跌了15%,7月旺季却变成了淡季。内华达州的博彩经营状况或许是经济状况的一个晴雨表。
科技七巨头显露疲软迹象。最近五天,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脸书)、特斯拉股价变化分别为-1.55%、-2.76%、-1.74%、0.77%、-0.62%、-2.57%、3.05%,而罗素2000指数涨3.27%,投资者开始“恐高”了。亚马逊和微软的云业务业绩可嘉,META继续加大人工智能投资,这些业务不受关税影响。人工智能热有一定炒作之嫌,只开花不结果,缺乏高质量数据喂养的大模型进化速度慢,仅靠高端芯片堆砌难有大发展。美国制造业大不如以前,缺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近期,9月5日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最值得关注。对投资者来说,数据越“丑”越好,连续降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数据真的很差,市场就有了阵痛感,毕竟经济进一步滑向衰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