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会”及美乌欧会谈后,俄乌美三方是否将举行会晤引发国际关注。8月25日,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表示,“在部分议题上,俄方同意展现灵活性”,“普京愿与泽连斯基会面,但有前提。”此前有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析称,若俄乌双边会谈无法推进,后续的俄乌美三方会谈自然也无从谈起。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当地时间8月24日,俄罗斯方面接连公布了俄外长拉夫罗夫近期的公开表态。拉夫罗夫表示,西方国家在找借口阻止谈判,而乌总统泽连斯基也很“固执”,提出了一些条件,并要求“无论发生什么,立即与俄总统普京会面”。
拉夫罗夫强调,西方国家与乌克兰试图破坏总体上由俄美两国总统制定的乌克兰问题谈判进程,“该进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俄方希望这一企图被挫败。
拉夫罗夫还提到,俄美领导人在阿拉斯加举行了实质性会晤,讨论了涉及安全的关键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若干俄方认可的条款。在部分议题上,俄方同意展现灵活性。然而,随后,当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华盛顿会晤时,泽连斯基对华盛顿提出的若干原则均称“不”。这些原则涉及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以及领土问题的协商。
南都此前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近三小时的小范围会晤。这是自2015年9月以来俄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
“普特会”后的一周以来,当地时间8月18日下午,特朗普又在白宫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并随后与泽连斯基及“组团”前来的欧洲多国、欧盟、北约领导人举行多边会晤。
当地时间8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方已准备好采取措施实现和平。乌外交部官员透露,泽连斯基愿意与普京讨论领土问题,但他只会在与普京的会晤中讨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表示,“若多方谈判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确实有助于推动乌克兰危机化解。但前提是欧洲停止煽动对立,同时乌克兰方面接受相关安排。最终结果如何,仍需持续观察各方后续动向。”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也向南都记者分析,关于俄乌美三方会谈能否顺利举行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俄乌双边会谈能否顺利举行,第二是双方能否通过会谈取得实质性成果。若俄乌双边会谈无法推进,后续的三方会谈自然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