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底签署行政令,美国将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大限在即,欧洲、亚太多国邮政服务机构近日纷纷宣布暂停寄往美国的包裹服务。
手忙脚乱
连日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的邮政机构相继宣布暂停向美国寄送包裹。
由约50家欧洲公共邮政运营商组成的协会PostEurop表示,如果在8月29日之前找不到解决方案,所有成员都可能跟进叫停。
在亚太地区,印度、泰国、韩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也纷纷采取类似行动。
此前,特朗普7月底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从8月29日起“对所有国家”暂停“低值免税”,以打击“非法运输”。届时,小额包裹需缴纳适用税费,价值低于100美元的信件和小包裹或将免受影响。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8月18日证实,自8月29日起,来自所有国家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的进口商品将不再有资格享受“低值免税”,须缴纳适用关税费用。
税费征多少?预计将与美国对包裹来源地征收的关税水平相当。比如,根据8月21日公布的欧美贸易协议具体细节,从欧盟寄往美国的包裹与大多数欧盟输美产品一样,将被征收15%的关税,每个包裹预计将被额外收取80美元。
关税水平处于16%-25%的国家发出的每个包裹预计将被额外收取160美元。
对于关税超过25%的国家,预计每个包裹将面临200美元的额外费用。
特朗普称,暂停相关免税待遇直到商务部建立起全面、有效的体系来处理不符合免税要求的物品。
不少邮政服务机构诉苦说,特朗普政府的新规针对哪些物品含糊不清,而且从宣布到落实仅一个月时间,来不及应对,临时叫停可能导致包裹积压。
国际物流巨头敦豪公司(DHL)表示:“关键问题仍未解决,特别是未来由谁、如何征收关税,需要哪些额外的数据,以及如何将数据传输给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
该公司表示,从23日开始,“将不再能够接受和运输商业客户寄往美国的包裹和邮政物品”。
此前,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DHL4月宣布暂停向美国消费者运送价值超过800美元的“企业对消费者”(B2C)货品。
DHL当时说,根据美国海关新规,自4月5日起,所有申报价值超过800美元的货品都必须办理正式入关手续,而此前该限额为2500美元。这一变化导致正式清关业务激增,公司难以应对。
对消费者来说,如果美方新政如期实施,将意味着收到包裹的时间会延迟,并招致80美元甚至更高额的关税。
这也表明,即便美国不久前与欧盟等方面就贸易协议“握手言和”,各方与美国的经贸往来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谈判工具?
美国实行“低值免税”政策由来已久,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免税额度从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沿用至今。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在此政策下,2024年共有13.6亿件包裹发往美国,价值646亿美元。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1.34亿件。
起初,特朗普政府取消“低值免税”针对中国,且历经反复。
2月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邮政宣布,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几小时后,美方又宣布恢复接收那些快递。
4月初,特朗普又在宣布“对等关税”之际签署一项行政令,计划从5月2日起终止中国内地和香港输美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
据新华社报道,5月初,美方根据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共识调整对华加征关税。白宫5月12日发布《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情况的行政令》,下调或撤销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小额包裹加征的关税,将国际邮件从价税率由120%下调至54%,撤销原定于2025年6月1日起将从量税由每件100美元调增为200美元的措施。
白宫将取消对华“低值免税”与芬太尼流通问题挂钩,但舆论认为,特朗普政府意在遏制美国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Temu、SHEIN等平台购买低价中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