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两市成交进一步活跃,赚钱效应累积与资金流入形成正向循环,市场持续火热,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800点。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等领涨,多只ETF一周涨幅超过20%。
资金仍在积极借道ETF加仓权益资产。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一些短期涨幅较高的品种,部分资金选择了获利了结。
科创芯片ETF放量大涨
上周,半导体、AI相关指数大涨,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涨16.7%,居全市场第一,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涨14.2%,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涨13.7%。科创板芯片、人工智能、通信设备、云计算相关ETF大幅上涨。
其中,国联安、鹏华、南方等基金公司旗下科创芯片ETF及富国基金旗下科创50ETF涨超20%,广发、博时、华宝、华夏、易方达、银华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涨超17%。此外,多只中证芯片产业ETF、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涨超14%。
从成交额来看,上周市场交易活跃,跟踪中证A500、科创50、沪深300等指数的ETF产品成交额放大。上周,中证A500相关ETF总成交额达到1432.8亿元,在所有指数产品中排名第一,科创50相关ETF成交额超过500亿元,沪深300相关ETF成交额超过400亿元,均较前一周有所放量。在行业主题ETF方面,多只证券ETF成交额大幅放量。
在港股方面,香港证券、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港股通创新药相关ETF成交均十分活跃。上周,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已连续7周居全市场第一,该ETF最新规模达到294.38亿元,逼近300亿元大关;恒生科技相关ETF的一周总成交额超过800亿元,港股创新药、港股通创新药相关ETF的一周总成交额分别达到431.1亿元、314.7亿元。
部分品种出现资金“撤退”
从资金流向来看,股市上行仍在吸引增量资金流入。上周,全市场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247.83亿元。其中,券商相关ETF持续上涨,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净流入39.56亿元,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净流入20.83亿元。此外,中证500、上证50、创业板指相关ETF净流入居前,中证500相关ETF合计净流入47亿元,上证50相关ETF合计净流入25.03亿元,创业板指相关ETF合计净流入23.35亿元。细分化工、金融科技相关ETF合计净流入额均超过20亿元。
在港股ETF方面,恒生科技相关ETF合计净流入47.05亿元,港股通互联网相关ETF合计净流入34.25亿元,香港证券相关ETF合计净流入24.07亿元,港股通创新药相关ETF合计净流入20.9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涨幅较高的ETF产品出现了短线资金获利了结的迹象。例如,对于上周涨幅较高的科创50、芯片相关ETF,较多资金选择了落袋为安。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净流出96.71亿元,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净流出23.26亿元,国联安半导体ETF净流出20.32亿元,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净流出额均超过15亿元。
与此同时,近期债市波动加剧,资金趁机配置30年国债相关ETF,其中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分别获净流入34.66亿元、24.94亿元。
此外,可转债ETF成为投资者捕捉股市上涨弹性的工具,上周,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净流入51.85亿元,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等净流入超过10亿元。
市场有望继续获资金面支撑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表示,上周科创板块大幅上涨提振市场表现。其中,芯片产业链领涨市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单日上涨约10%,TMT板块明显走强,电子板块A股市值规模超过银行,跃居全市场第一位。科技板块快速上涨主要受消息层面催化,DeepSeek-V3.1正式发布,瞄准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有助于形成国产化AI生态闭环。
展望后市,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认为,需要关注波动风险,但预计资金面的积极变化仍有望支撑市场。在情绪和资金的推动下,A股走出主升行情,成交量显著放大,显示有增量资金入场。考虑到当前市场情绪,需要警惕因资金获利了结引发的波动。在中长期维度,近期有关生育、消费、基建等领域的需求侧支持政策逐步发力,金融数据改善也反映出政策积极推进的效果。“相关企业的基本面改善有望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显现,投资者对高回报资产的配置需求依然强劲。我们对市场维持相对积极的观点。”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表示。
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认为,经济基本面延续温和修复,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延续。下半年,政策托底效应逐步显现,财政支出持续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节奏平稳,制造业投资、服务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政策合力将为经济运行注入稳定支撑。从产业结构来看,具备中期成长空间的新兴板块将在政策倾斜和技术红利的推动下展现较强的配置吸引力。在中长期层面,相关政策方向也在逐步酝酿,推动市场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等中期主题。
林伟斌还表示,在配置方面,可继续关注大盘成长的核心资产。当前核心资产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弹性;同时,盈利预期稳定、外资边际回流预期升温,使其在震荡环境下仍具备较强的配置锚定作用。在具体指数方面,可关注中证A500、沪深300等代表性宽基指数,借助其在市场波动中的相对稳定表现,实现组合的稳健配置与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