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藏北高原,碧空如洗,草场绵延。那曲市夏曲镇热萨村的牧民阿嘎赶着牦牛群在夏季牧场中转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的行囊里多了一份 “特殊装备”—— 由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量身打造的 “牦牛背上的电站”。
对于世代游牧的阿嘎一家而言,夏季转场是维系生计的必然选择,但夜晚的黑暗、物资保存的难题,曾是祖祖辈辈挥之不去的困扰。“过去帐篷里只有酥油灯,火苗微弱得像颗星子,娃娃们想看书都难;做一桶酥油要费半个小时力气,新鲜牛奶半路上就变质,一年收入得折损不少。”阿嘎的话语里,藏着游牧生活的艰辛。更让牧民揪心的是,漆黑的夜晚,狼、熊等野兽常在营地周边徘徊,牦牛的安全时刻受到威胁。
如何让光明守护夜晚,让科技助力增收?这是国网绍兴供电公司援藏团队自2021年起就牵挂的课题。作为国网浙江电力援藏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团队在参与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筑牢脱贫攻坚的“生命线工程”后,将目光投向了电网延伸难以覆盖的游牧点,“牦牛背上的电站”公益项目应运而生。
在海拔4300多米的乡道上,黄色的电力工程车颠簸前行。8月21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高森、杨智海一行,第19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此次,他们既要为夏曲镇的新游牧点送去“移动电站”,也要回访热萨村的“老”用户。
“这套设备是专为高原环境设计的。”杨智海一边从车上搬下工具箱,一边介绍。折叠光伏板无需额外支架,储能装置轻便耐用,牧民转场时,牦牛就能轻松驮运。这组集“便携、耐用、低碳”于一身的移动式光伏电源,既满足照明、小型家电使用需求,又适配转场时的运输条件。
在阿嘎的帐篷前,高森用简单的藏语打招呼,杨智海则熟练地给光伏板和储能电源做“体检”。“设备用的还好么?”高森握着阿嘎的手问。阿嘎指着亮堂堂的帐篷说,“有了电,野兽就不敢来了,牦牛安全多了。冰柜能存两天奶,酥油不变质,卖价高了不少!”一旁的妻子噶桑巴珍补充道:“对!对!今年夏天隔壁牧场的牦牛就被狼叼走过小牛犊,我们家靠这‘电站’,今年都很安全。”
检查完设备,杨智海又拿出漏电保护器装上:“帐篷里接线太多,装这个更安全。”高森则在帐篷外面加装了几盏LED灯。
夜幕降临,高森一行告别阿嘎家。临行前喝上了用电动打茶机做出来的酥油茶,暖意从胃里直抵心间。阿嘎家的帐篷外,新安装的LED灯在广袤的草原上划出一圈温暖而明亮的安全区,驱散了黑暗与不安;帐篷内,冰柜安静地运行着,锁住了牛奶和酥油的营养,也锁住了牧民增收的希望。
从“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到“牦牛背上的电站”,国网浙江电力援藏力量正着力破解高原电网延伸“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目前,这一公益项目已为西藏百余个游牧帐篷送去光明,成为守护安全、促进增收的“民生利器”。(陈雨佳、毛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