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A股市场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指数增强产品争取稳定超额收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信保诚基金量化基金经理姜鹏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哑铃行情”向均衡修复的阶段,中证A500指数在市值风格与阿尔法空间上具备双重优势,叠加精细化的量化模型与动态风控,有望成为捕捉超额收益的更优路径。
锚定哑铃中段
谈及为何在当前时点重点布局中证A500指增产品,姜鹏从市场结构的演变切入分析。
“过去两年,市场资金呈现明显的哑铃结构,一头扎堆于银行等低估值大盘蓝筹寻求避险,另一头则涌入小微盘股博取高弹性,而处于中间地带的股票阶段性承压。”姜鹏指出,这本质上是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处于低位、对中段基本面信心不足。
“变化正在发生。”姜鹏敏锐观察,“随着政策环境改善、风险偏好回升,我们可以看到资金开始从哑铃的两端向中段回流。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且尚未被充分挖掘的上市公司,或迎来配置窗口”。
他强调,选择在此时推出中证A500指增产品,核心在于胜率与赔率的平衡,“我们希望去投资更具吸引力的标的,提升投资的性价比。当前环境下,个人认为中证A500指数契合这一特征。”
具体到中证A500指数的特性,姜鹏表示:“从截至7月末的指数成份股来看,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约70%与沪深300指数重合,这部分提供了基本面的稳定性;另外约30%则更接近中证500指数的特色,涵盖较多TMT等新兴产业,具备更高成长弹性。这种稳中有进的结构,使其在安全边际与向上空间之间形成良好的均衡。”
精细化因子挖掘
与动态风控
在指数底座之上,中信保诚基金量化团队通过体系化模型力求获取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姜鹏将策略框架概括为两个关键环节:因子选择与加权、动态风控约束。
在因子层面,该策略以基本面因子为主、量价因子为辅。“不同指数的主要矛盾不同,如沪深300等大盘指数,超额更多来自基本面因子;而中证2000等微盘指数,动量因子更活跃。”姜鹏解释,“中证 A500介于沪深300和中证1000之间,兼具基本面与量价的双重特性。”
据介绍,在中证A500指增的因子配置上,姜鹏可采取60%基本面因子+40%量价因子的组合。基本面因子重点关注基本面动量(经营质量稳定、盈利能力扎实且预期可延续)和困境反转(行业出清、基本面边际改善);量价因子则结合人工挖掘和机器学习。例如衡量成交额对股价影响的非流动性冲击因子,在今年的小微盘风格阶段中表现突出。
风控方面,策略由静态升级为动态。“我们不再一刀切地设定个股偏离上限,而是结合个股的微观流动性、预估冲击成本、事件舆情与基本面强度进行动态调整。”姜鹏举例称,对于基本面优异、因子评分更高且有正面事件驱动的标的和各类因子表现相对较弱的标的,采取不同的偏离度管控措施,以更精细地管理组合风险,争取优化风险收益比。
“与私募量化偏高频交易不同,公募量化的超额更多来自于精细化因子挖掘和严格的风控约束。”他补充说。
以均衡应对极致行情
谈及近期的市场表现,姜鹏指出,部分科技板块出现较为极致的机构抱团,且抱团速度较2019—2021年更快,这对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公募量化框架下,今年想做出显著且持续的超额收益并不容易,不暴露小市值就较难跑赢微盘股行情,切换到小市值又可能遭遇机构抱团。”在此背景下,他管理的中证A500指增策略不会在风格暴露上做极端押注,而是坚持多因子框架下的均衡配置,在因子选择、风控管理与交易执行上持续打磨细节。
姜鹏表示,他更看重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胜率稳定性与回撤管理。指数增强的“增强”不在于短期刺激,而在于长期、可复用的体系。“量化投资的优势在于纪律与系统。与其被动追逐,不如坚守经过验证的框架,通过细节优化来提升策略的有效性。我们相信,在哑铃结构向均衡修复的过程中,中证A500指数及其增强策略将成为投资者投资的有力工具。”姜鹏说。
做有逻辑的量化,是中信保诚基金量化团队14年来长期坚持的投资理念。该团队在因子研究—组合构建—风控与交易执行全链路上保持模型的严谨性,同时持续吸收人工智能与行为金融学等前沿研究成果,以提升策略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鲁棒性与可解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