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4 09:24:50 股吧网页版
提前一年超额完成2500亿目标!深圳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密码,藏在三次转身里
来源:时代财经

  编者按: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45载砥砺前行,在时代浪潮中,深圳一路丈量奋进,长成今日国际大都市:金融版图从零起步,深市上市公司已超2800家;摩天楼宇拔地而起,599米刷新城市高度;通信技术从2G跃向6G,一路领跑……深圳的发展留下了众多跨越行业的刻度。时代财经、时代周报推出《深圳刻度》系列报道,记录这座城市的进化维度。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

  当时,这片小小的渔村百废待兴。一切都充满生机,但一切也都未有根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虽然有心将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方向,但半导体企业并没有形成一个成型的产业链条。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周生明回忆道,1996年到2000年左右,不少晶圆代工厂国内在建的产线项目和深圳有过接触,但由于深圳用地紧张、人力水电较贵、以及最主要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最终都没有在深圳落地。

  直到2000年,深圳集设计、制造与检测、封装于一体的企业,基本可以说只有深爱半导体;做芯片封测的规模企业,只有深圳赛意法微电子公司称得上有规模。彼时,华为、中兴等芯片设计公司尚在成长。

  “那时候,真的很难。”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常军锋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但如今,深圳已经是一个以产业链完备、集成电路设计见长,与消费电子高度关联的半导体科创之城。

  45年间,深圳是如何从无到有,又是如何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答案,就隐藏在几个关键转折里。

  常军锋指出,深圳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踩中了几个重要的节点:从千禧年间获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到2010年后受华强北消费电子需求带动,再到2018年后顶着国际制裁的压力补齐产业链……深圳总能在关键时刻,把挑战变成机遇。

  萌芽

  在深圳半导体产业的萌芽阶段,政策引导成为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起步的关键力量。

  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各地发展集成电路设计。

  次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在深圳高新区设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杭州、成都基地之后,第七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在千禧年后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一大批半导体企业开始在深圳涌现。

  企查查数据显示,2001年,深圳市注册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数首次破百,截至 2010年,这个数字翻了8倍多。

  (图:2001-2010年深圳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企查查)

  市场端也在发生变化。从90年代到千禧年初,华强北路逐渐发展为一个巨大的电子交易市场,深圳也成为亚太区域电子元器件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

  对于深圳而言,那个时候的华强北,是这些创业故事里的宇宙中心。

  1993年,一直在中电十所工作的张帆做了一个在当时惊人又寻常的决定,远赴深圳,进入一家芯片厂商。2002年,他又决定自己创业,成立汇顶科技(603160.SH),切入点是民用固定电话的芯片。

  1996年,高中毕业生蔡华波从江西九江来到了深圳,在一家电子公司做起了业务员。在和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分立元器件打交道几年后,他看到了背后蕴藏的机遇,在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江波龙(301308.SZ)。如今,这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400亿元。

  爆发

  来到深圳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当时“下海潮”的影响。

  但他们的航路上也并非没有风浪。

  张帆的汇顶科技在2005年遇到了瓶颈。随着国内固话业务下降,电话芯片的生意不再好做,转型成为了生存必需。

  在订单锐减和人才流失中熬了3年,2007年,汇顶科技等来了iPhone发布。这个划时代的触屏手机采用的多点电容触控技术让汇顶看到了希望,汇顶科技开始转向为手机提供相关芯片产品。而后,随着智能机市场逐渐开始向低价位渗透,相关产业链迎来成熟爆发期,汇顶的业务也随之起飞。

  在后来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张帆这样概括自己当年的选择:“顺应历史的潮流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只要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就一定会为你的人生道路提供便利。”

  汇顶科技的故事,是深圳当时诸多芯片设计厂商的缩影。消费电子的需求,给整个半导体行业一个巨大的加速度。

  “2010年之后,MP3、MP4、手机、电视等家用电子产品需求上涨,深圳凭借消费电子产业聚集优势,带动相关半导体企业在本地及周边快速发展。”常军锋提到,由于消费类集成电路以价格为导向,国产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外,加速了消费类集成电路设计的国产替代进程。

  (图:1982-2017年深圳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企查查)

  深圳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数量,也在那段时间之后走出一个陡峭的增长曲线。从2010年的1000家,到2013年突破2000家,再到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突破3000、4000、5000家。

  常军锋提到,在2010年之后,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涌现出华为海思和中兴微(通信类大芯片)、比亚迪(车规级芯片;股票代码:002594.SZ)、紫光同创(FPGA)、紫光国微(军工;股票代码:002049.SZ)、汇顶科技(触控)、朗科科技(U盘;股票代码:300042.SZ)、力合微(电力物联网通信;股票代码:688589.SH)、芯海科技(全信号链芯片设计;股票代码:688595.SH)等优秀企业。

  补链

  2014年,一个震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发布了。

  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编制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众多举措中,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这一条直接改变了许多半导体企业的命运。

  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正式设立,投资总规模约1387亿元,重点投资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环节。

  《纲要》将深圳列为重点布局区域,深圳也开始尝试在芯片设计之外寻求更多增长空间。

  同年12月,中芯国际宣布其在深圳的8英寸晶圆厂正式投产,这是中芯国际在华南地区第一条投入使用的8英寸生产线。根据当时的计划,中芯深圳厂2014年年底前将会达到每月1万片的装机产能,在2015年达到每月2万片,全部产能规划为每月4万片。

  但行业发展仍有隐忧。

  常军锋告诉时代财经,当时,虽然有大基金加码,但半导体处在“外热内冷”的市场状态中。“社会资金对半导体行业依然相当谨慎。”他表示。

  “2018年-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深圳市开始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常军锋表示。

  行业积累叠加国产化浪潮驱动,让深圳半导体产业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9年5月,在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之后,时任华为海思总裁的何庭波第一时间向员工宣布,过去十几年为公司生存打造的芯片“备胎”全部转正。此举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和战略安全。

  2021年-2022年,深圳国资委下属的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深重投”)先后投资了鹏芯微、鹏新旭、昇维旭等几家公司,瞄准晶圆代工等领域发力。

  鹏芯微成立于2021年6月,公司提供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致力于满足汽车电子、新能源、图像传感、智慧家庭、可穿戴设备等市场日益增长的芯片产能需求。

  鹏新旭成立于2022年3月,聚焦于40nm/28nm的成熟逻辑工艺晶圆代工。深重投官网表示,其为全球客户提供晶圆制造代工服务,优先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系统及芯片设计公司不断增长的流片及产能需求。

  成立于2022年4月的昇维旭专注研发通用存储产品,公司专注于利基型新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面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机顶盒等应用场景。

  在2021年,深重投还投了一家半导体设备厂商——新凯来。公司定位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商,旨在解决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国产化难题。2025年3月26日,新凯来在SEMICON China 2025展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发布31款设备,成为这次展会的焦点,甚至获得了“中国阿斯麦”的业界称号。

  历经45年风雨,如今的深圳半导体行业已经成长出设计-制造-应用的完善链条。

  2022年,深圳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的目标。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达2839.6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预设目标。

  2025年7月,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组合拳,支持产业全链条优化提质。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深圳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5年8月18日,深圳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现存量达7.72万家,占广东省的53.36%,全国的21.95%。今年前7月注册量达4269家,同比增长39.46%。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