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能,智启新章,聚焦期现联动,优化风控策略。8月14日,“新形势下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与市场创新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该论坛由海南国际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国际清算所)、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上海佰掮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吸引了大宗商品生产商、贸易企业及期货公司的代表参会。海南国际清算所总经理刘世源、中国钢铁进出口产业联盟理事长耿波为本次论坛致辞。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在多重变量交织中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在地缘冲突余波、新旧能源转换、供应链韧性重塑的三重压力下持续震荡。对大宗商品企业而言,精细化的成本管控和精准的风险对冲成为关键的生存法则。场外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从简单的价格保险升级为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系统性降本增效的综合方案,构成了当下亟须破解的核心命题。
刘世源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场外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获得产业界广泛认同。作为场内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外市场凭借灵活定制、精准对接现货企业需求的独特优势,为企业量身打造差异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助力企业提升经营韧性和发展质量。海南国际清算所作为现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后台清算机构,是对现有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的补充和完善。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海南国际清算所便构建起完善的覆盖业务全流程的规则制度、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自主研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场外清算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为业务的规范运营、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大宗商品衍生品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自2023年10月正式推出场外掉期清算业务以来,海南国际清算所可清算目录持续扩容,掉期清算产品达到45个,已覆盖钢材、铁矿、废钢、甲醇等多个大宗商品品类,开户机构超过240家。截至目前,海南国际清算所累计清算规模突破200万吨,清算合约价值突破40亿元,客户保证金实时余额峰值达1.4亿元,日均客户权益近1亿元。尤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各项业务指标较2024年同期均实现了4到5倍的强劲增长。
“自贸港速度”生动诠释了海南国际清算所从筹建到实现场外清算业务全面落地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国际一流清算平台雏形的快速成形,既彰显了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中国效率”,更凝结着清算领域工作者“无我奉献,有为担当”的精神面貌。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汇率与利率政策联动加强,风险管理、市场创新与合规科技的融合已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命题。本次论坛用“五把钥匙”打开了“宏观—策略—合规—技术”的全景认知。
从宏观上来看,国内外利差与跨境资本流动的新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协同提出新挑战:如何把握宏观流动性拐点?外贸企业如何做好票据利率、锁汇和押汇等财务上的决策?海南国际清算所特邀宏观政策专家深度剖析了中国利率政策的走向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用第一把钥匙打开了贸易企业在外汇业务中的认知盲区。
聚焦微观市场,海南国际清算所副总经理左岳从一线实践出发,根据实体企业衍生品服务需求,深刻剖析场外衍生品与现货远期、场内衍生品区别,结合场外市场的演进规律,详细解读了海南国际清算所的创新实践案例,用第二把钥匙为实体企业打开了理解、参与未来规模可达百万亿级别的场外市场的大门。
对于企业而言,大类资产管理同样重要。首创证券资管事业部资深宏观利率研究员黄煜阳分享了券商资管的产品设计思路、“固收+期权”产品实践以及“固收+衍生品”的更多可能性。他用第三把钥匙(数据)告诉参会企业如何用不到5%的期权仓位,为固收组合创造5%以上的年化超额收益率。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驱动能源结构转型步入攻坚期。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产业链此消彼长与协同关系重塑着商品配置逻辑。第四把钥匙,泛询研究院院长陈萌妤用她专业的讲解,梳理了新旧能源转换下的商品配置逻辑,为参会企业带来专业的实操指南。
第五把钥匙则为制造业企业打开了利用期现结合实现降本增效的大门。方正中期期货首席黑色建材研究员汤冰华用钢厂、贸易商、终端企业的真实套期保值、基差交易、含权贸易案例,生动展示了衍生品如何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价格波动加剧、供应链风险攀升、汇率利率震荡成为新常态,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两种力量,那就是融合的智慧与创新的胆识。通过场外衍生工具精准对冲风险,在衍生品市场中发现价值锚点,企业才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跌宕起伏中守住风险的底线,抓住发展的机遇。
左岳表示,场外衍生品市场是朝阳市场,未来潜力巨大,需要行业参与者长期坚守、艰苦奋斗,海南国际清算所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持续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创新,为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添砖加瓦提供助力。一是深化掉期清算业务,完善场外衍生品清算版图,将适合掉期清算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新能源材料等行业品种纳入可清算目录,丰富清算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二是依托自贸港封关背景,研究设计跨境清结算服务,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即将正式封关,以此为契机,海南国际清算所在满足监管要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设计符合自贸港跨境业务发展的账户体系及清结算流程,适时推出具有自贸港特色的跨境结算产品,为国内实体企业走出国门、境外客户参与境内交易提供平台支持,拓展海内外市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三是深入研究现货市场的清算需求,探索大宗商品清算业务新模式,针对实体企业现货贸易中的履约问题,深入研究适合现货清算的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置机制,降低交易风险,提升市场效率,为现货参与者提供新的风控解决方案。
打通煤炭供应链“最后一公里”!李家寨6号站台配煤基地正式通车
8月16日上午,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首列满载优质无烟煤的专列缓缓驶出李家寨6号站台,首批3500吨无烟煤顺利完成装卸、掺配及运输作业,标志着李家寨6号站台配煤基地正式通车并投入运营。
该站台由河南中平能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平供应链)携手郑煤集团旗下郑煤铁路运输分公司及郑煤正运公司共同打造。中平供应链是平煤神马集团与瑞茂通成立的合资公司,旨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实力和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煤炭物流体系,提升能源供应链运转效率。
对于中平供应链而言,李家寨6号站台不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站台”,还是企业立足河南、布局全国的首个核心物流节点,承载着打通煤炭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使命。
通车仪式上,中平供应链董事长郑彦哲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能源行业在“双碳”目标下转型升级,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既要保障安全稳定供应,又要推动绿色高效利用,这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集团,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积淀了深厚实力。郑煤集团深耕河南本土,在铁路运输、区域物流网络布局上独具优势。两家企业的携手,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1加1大于2”的战略互补。双方以李家寨6号站台为支点,打通了“煤炭生产—铁路运输—仓储配煤—终端供应”的全链条,不仅深度契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以集约化、智能化的运营方式,强化了煤炭资源的稳定供应与高效配置,也为省内国企在复杂经济环境下抱团发展、共破难题树立了典范。
历经8个月的协同攻坚,一个标准化、现代化的站台终于建成。郑煤铁路运输分公司克服了铁路调度协调的重重困难,确保了站台与国铁干线的无缝衔接;郑煤正运公司高效推进土地平整、仓储区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平供应链则发挥在供应链整合上的优势,提前锁定上下游资源,让“通车即运营”成为现实。
据郑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站台依托铁路运输分公司宋告铁路原机务段蒸汽机车装卸线扩建而成,使用面积近6000平方米,设有11个装车货位,年煤炭集运能力超过50万吨。
站台之所以选址李家寨,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李家寨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是豫西南的交通要塞,北接焦柳铁路,南连宁西铁路,向西可直达山西煤炭主产区,向东能快速衔接长江航运通道,是连接华北煤炭基地与华中、华南消费市场的关键枢纽。郑彦哲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依托李家寨6号站台,可实现山西无烟煤、新郑新密优质无烟煤的快速集港储备,通过铁路专线的规模化运输,大幅降低单吨物流成本,相比传统公路运输,综合效率提升30%以上。”
从功能定位看,该站台不仅是高效运输枢纽,更是智能配煤中心。可以根据下游企业需求,实现不同煤种、热值的科学配比,提供“一企一策”的定制化煤炭供应链解决方案。
“精煤库中铺设了轨道,列车可以直接驶入仓库,工人会把每节车厢里的煤卸下来,然后用铲车将来自不同产区的煤炭放入配煤机中,只需要一个工人按照合同指定的掺配比例对配煤机进行参数设置,机器就可以自动运转,精准完成掺配作业。”一位站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配煤机每小时可以掺配400吨煤,一天可完成8000吨煤炭掺配任务。效率和精准度远远高于人工掺配。完成掺配后,我们会把样品送到第三方质检机构进行检测,出具的报告必须符合合同规定的掺配比例,我们才会把货物发给下游终端客户。”
记者了解到,煤炭掺配是煤炭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掺配效率、掺配比例都会对电厂、钢厂等企业的用煤成本产生重要影响。高硫煤与低硫煤的科学掺配能够有效降低混合燃料的含硫量,从而减少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以山西低硫煤与河南中高硫煤为例,两种煤炭按比例掺配后不仅能够实现环保指标优化,还能在保证燃烧效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燃料成本,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长期以来,河南作为煤炭消费大省,在高端配煤领域缺乏标志性品牌。通过李家寨6号站台的标准化运营,我们将把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的优质资源与山西无烟煤的优势结合,形成‘质量可控、供应稳定、服务高效’的产品标签,成为全国无烟煤煤炭供应链中的一张新名片,打响‘河南配煤’的品牌影响力。”郑彦哲说。
“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与郑煤铁路运输分公司、郑煤正运公司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铁路调度、仓储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深度协同,确保‘运得进、储得好、配得准、送得出’,让站台始终保持高效运转。更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锚点,严格落实‘双碳’要求,推广封闭式仓储、清洁能源装卸设备,探索‘铁路+水运’多式联运模式,让李家寨站台成为‘绿色物流’的示范项目,为河南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郑彦哲说。
近年来,瑞茂通积极响应国家混改政策,先后与数家国央企联合成立合资公司,采用本地化差异化发展策略,从区域、品类等方面走出了各自特色化发展道路,不仅打通了能源化工产品的产、运、储、销全链条,更通过资本联动与资源整合提升了产业链的韧性和效能,在保供稳价、绿色转型、数字化升级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