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4 06:15:29 股吧网页版
算电协同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全国首个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项目——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通过风光发电、智能输电、并网直供和储能调峰等系统协同运行,实现了清洁能源与数据中心的直接供能对接。

  这是内蒙古构建“东数西算”绿色算力枢纽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和电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新态势的缩影。专家表示,算电协同已从政策倡导加速转化为产业实践,催生多重实质性变革。实现算力电力双向赋能,还需进一步打通“比特”与“瓦特”的价值链,突破资源错配,加强技术机制创新,激活绿电转化动能,寻求绿电供给与算力需求的平衡。

  加速实践

  算电协同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支撑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说,算力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柔性调节器”,绿电是数字经济的“绿色引擎”。算力中心作为高载能主体,其灵活负荷特性可赋能电网消纳波动性新能源,而电力系统的低碳化又为算力布局提供绿色导向。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为算电协同发展提供指引。2023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统筹推动算力与绿色电力的一体化融合,提升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024年推出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部署,要求建立算力与电力的双向协同机制,同时将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纳入节能审查的重要内容,从制度层面强化了绿色电力在算力领域的应用刚性。

  各地响应国家战略,结合本地特色推进政策落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凭借绿电成本洼地吸引算力产业西移,青海省绿色算力规模从2024年年初的370P增长至今年6月的1.5万P,增长约40倍。宁夏、内蒙古等地智算规模跃升,带动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形成“绿电引算力、算力促经济”新格局。

  算电协同已从政策倡导加速转化为产业实践,催生多重实质性变革。张林山介绍,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依托“东数西算”工程,西部清洁能源基地与算力枢纽协同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绿电直供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绿电占比提升,跨区输电损耗与弃风率进一步降低;在技术机制创新领域,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在青海投运,通过区块链实现绿电全生命周期溯源,虚拟电厂开始整合分布式算力资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推动“能源算力化”新业态发展。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从独立运行走向共生演进,为新型电力系统与数字经济协同奠定基础。

  挑战仍存

  近期,国家能源局将“算力与电力协同”列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七大试点方向之一,要求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新疆、黑龙江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非枢纽节点地区协同规划布局算力与电力项目,算电协同正打开新的创新空间。专家表示,当前绿电赋能算力还面临多重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钟洪麟介绍,现阶段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周期长、协调成本高,难以快速适应人工智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节奏,西部地区配套的算力基础设施仍不够健全,在电力调度、网络传输、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短板,跨区域能源调度能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用能需求。

  面临经济性挑战。张林山说,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与算力需求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冲突。在西部,“极热无风”“日落无光”等特殊时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会出现骤降的情况,这对需要稳定电力供应的数据中心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为了保障算力的稳定运行,数据中心不得不额外配置储能设备或火电作为备用电源,这一举措导致边际成本大幅上升,加剧了运营压力。同时,跨省绿电交易壁垒加重了成本负担,东部企业若想采购西部的绿电,需要承担跨省输电费、政府基金等一系列附加成本,使得绿电实际到网价格比本地火电高出不少,影响了东部企业采购西部绿电的积极性,阻碍了绿电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还需更多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钟洪麟认为,新能源发电的绿色价值如碳减排、生态效益等尚未通过价格信号得到充分体现,其低碳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而碳市场机制目前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兴高耗能行业的覆盖尚不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不足。尽管部分省份已开展绿电交易试点并取得进展,但绿电在并网、输送和消纳环节,往往需承担更高的过网费、辅助服务费用以及潜在的平衡成本。

  电力与算力两大网络在技术标准和协议上也存在割裂,导致数据流通受到阻碍。张林山介绍,电力系统与算力网络采用的两种协议体系在数据格式、传输方式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当进行跨网络数据交互时,必须借助额外的网关设备进行协议转换,这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时延,还引入了更多故障点,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细化管理

  奏响算电协同交响曲,还需加快构建跨区域绿色能源与算力协同调配体系。钟洪麟认为,可以统筹推进西部绿色算力基地与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进度,提升跨省区绿电传输能力与调度灵活性,因地制宜在发电端消纳绿电,同时加快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发展,布局海上风电、滨海光伏等本地绿色能源资源,并通过智能微网、区域储能等手段增强供能稳定性,为现有算力设施提供本地绿电保障。

  构建市场化价格机制有利于激发绿电消费动力。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王赛鸽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差异化电价与碳交易返还机制鼓励企业使用绿电;另一方面,推动碳市场覆盖范围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用能新主体延伸,形成“碳成本—绿电激励—产业转型”闭环逻辑。此外,还可以探索绿电和算力融合应用的基础设施创新模式,在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储能+智能微网+弹性负载”的新型能源系统,实现本地绿电资源的优先利用与动态调节。

  强化数字化与能源绿色化协同。王赛鸽表示,应支持边缘计算与智能能效管理,推动算力任务与新能源供给实时匹配,提升整体能量调度能力。在算力网络中部署智能预测模型与能效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体能源流向的可视化监测与精细化控制。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对电网负荷、可再生能源出力和算力需求进行闭环反馈,确保算力任务能够根据新能源供给智能调配,从而最大化吸纳绿色电能。

  以电力支撑算力、以算力赋能电力,随着算电协同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进一步整合,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增强绿色发展底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