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定点帮扶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引领下,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
自2022年年底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学术优势、专家优势和智库优势,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加大人才帮扶力度,拓展消费帮扶广度,突出文化帮扶特色,促进了陕西丹凤和江西上犹等帮扶地区和脱贫群众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帮扶工作提供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样本,也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定点帮扶工作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各方长期努力下,我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脱贫攻坚的胜利并非终点,而是共同富裕的起点。如何将脱贫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才是最大考验。要因地制宜推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坚实基础。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将产业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定海神针”,以“输血”强基础、以“造血”谋长远,立足丹凤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禀赋,系统推进特色产业培育、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为丹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提高干部人才能力是促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要把提升脱贫地区的人力资本质量作为强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优先领域。要组织更多干部到西部帮发展、促振兴、受锻炼,也要组织更多西部干部走出来开眼界、学理念、强本领。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将智力帮扶作为推动丹凤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遴选精锐力量奔赴丹凤,以“接力者”的姿态跨越千山万水,扎根丹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将教育帮扶摆在优先位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给予丹凤县教育全方位的支持。
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发展到内生驱动,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入乡村全面振兴阶段,政府投入必不可少,但市场的作用更加凸显,要更加尊重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律,更加注重市场化协作,在协调发展中实现企业发展和群众受益。
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让更多力量参与进来,才能形成支持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从而更加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以高质量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让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