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安徽金寨这座以红色著称的大别山腹地小城,如今正酝酿着一项绿色的产业革命:安徽新登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登利”)以T2T(Textile-to-Textile)化学法再生技术填补了国内化纤行业量产化空白,一件件被丢弃的旧衣物,可以在这里完成“化学重生”,转化为高纯度再生纺织原料,重新走上全球品牌的供应链,回归大家的衣橱。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回国创业青年的坚持与奋斗,通过对快时尚浪费的深度思考和对环保科技的执着探索,最终实现技术突破和改写行业规则的创业故事。他就是叶孝。近日,作为新登利总经理的叶孝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其创业创新和技术突破的经历经验和中国再生技术走向全球的历程。
锻造再生领域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营报》:能否介绍一下,实现“化学重生”的再生短纤维目前可以用到哪些地方?“衣物再生”的意义在哪里?
叶孝喆:它们可以应用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再生切片和再生短纤维可以应用到窗帘、沙发、四件套等方面,再生聚酯切片可用在汽车内饰、家具面板涂料等上面,此外还有防水面料、无纺布、口罩、衣服等。相当于我们的再生纤维产品用到哪里,哪里就变成环保的领域。
据行业数据和实际测算,一条10万吨生产线,每年约可消耗11.7万吨废旧纺织品,节省13.2万吨石油,约等于87万辆家用车一年油耗。同时节省水资源700万吨/年,减少碳排放48万吨/年。
《中国经营报》:既然废旧纺织品再生的价值凸显,为何外界看到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T2T化学法技术突破性和独特性在哪里?
叶孝喆:其实再生行业已经有多年的理论基础,但一直受限于此前的纺织品再生都采用物理法,效益一般,也一直未能突破量产难题,同时此前大家对纺织品再生的经济和环保价值的关注也不太够。
对于T2T化学法的价值,第一是技术领先性。T2T化学法突破了目前行业里普遍用物理法的局限,通过技术将衣服重新打成了分子,再将分子重新聚合成了分子链,生产的产品质量更稳定,并且通过多重过滤,纯度也更高,品质将还原到原生产品的99%以上。
第二是实现了量产。我们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将生产做成了流水线,实现了量产。一件废旧衣服将会经过近两公里的流水线,最终变成纺织新衣服的原料纤维。目前规划年产能10万吨,而国内通过RCS化学法认证的企业仅3家,从行业披露数据来看,另外2家产能较低,而我们的量产产能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领先的。
第三是全流程环保。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不再添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会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废物,唯一排出的少量废料也能利用起来,做成涂料油漆的原材料。而且整个厂区都使用绿色能源,我们已经铺设了太阳能光伏,解决了全厂60%的用电需求,两年后,计划将这个数据提升至100%。
目前,我们拿到了欧洲世优颁发的RCS100证书和瑞士的SGS证书两本国际认证证书,同时在技术上我们还拥有多项专利,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也代表我们作为中国再生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迈入了全球领先环保企业的行列。
《中国经营报》:实际的落地应用情况及客户反馈如何?
叶孝喆:现在我们和几家欧洲知名品牌的合作正在推进,他们最看重两点:一是技术稳定性,我们的RCS化学法源头端认证让供应链可追溯;二是减碳实效——按我们三期11万吨的产能算,每年能减少51.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300万棵树。有欧洲客户直言:“以前总说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你们的再生技术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先锋’的样子。”
目前我们已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玩具品牌、家纺品牌、大型商超品牌等展开初步合作。9月份国内最大的纺织面料展将举办,届时我们将和国内外品牌集中签约并召开发布会。
《中国经营报》:相比纺织服装及快时尚巨头,新登利规模并不占优,如何应对可能的技术模仿和同质化竞争?
叶孝喆:在技术壁垒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新登利通过系统性知识产权布局构筑起坚实的创新防线。当前,公司已拥有多项专利保护,其中20余项发明专利为BHET醇解法核心技术提供专属保护,更以“技术秘密+生态壁垒+动态防御”的组合策略构建了多重“护城河”。
同时,单纯防范和阻止专利侵权不现实也不可行,在全球减碳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保持开放性。从目前来看,国内约有9200万吨聚酯产能,需要再生产能达到6000多万吨才能达成碳中和,这样不如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得更大,中国是纺织大国,与其让买手整合资源,不如自己做平台,把话语权和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就有纺织品巨头想进入这个领域,在跟我们要技术授权。我们也希望政府、企业各方一起去撬动更大的市场。
从“快时尚之痛”到中国方案
《中国经营报》:为何投身废旧纺织品再生这一赛道?
叶孝喆:这要从十几年前我在西班牙的经历说起,当时我在欧洲留学和做品牌供应链业务时发现,快时尚“快”的背后是惊人的浪费——消费者买一件衣服可能穿几次就扔,为什么这些本该有价值的衣物,最终都走向焚烧与填埋,浪费的同时也造成污染。
随着全球对“双碳”议题的关注,面对全球纺织业减碳压力与循环经济浪潮,尤其是欧洲市场率先提出了“循环纺织战略”,我意识到这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感觉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2020年,我决定回国创业。
回国后,面对中国年产超200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15%以下的回收利用率,“绿色再生”口号喊了多年,却卡在“物理回收降级循环”“复杂废料难处理”等技术瓶颈上。我认为,环保不该只是情怀,更要有真正落地的技术。2023年,我联合跨行业的技术与投资伙伴,创立了新登利,就是要用T2T化学法再生工艺彻底解决这个难题。2024年年底,第一条年产3万吨生产线稳定运行。
新登利成立的初心很简单:让“穿旧的衣服”真正回到衣橱,而不是填埋场。
《中国经营报》:作为传统行业的环保科技企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突破都不容易,可以分享下新登利的创业历程吗?
叶孝喆:我们选择从难度最高的“T2T”路径切入,只为一个目标——真正的纺织品闭环。我们经过2023年、2024年两年持续的研发,投入资金1亿元,用于工艺技术创新、设备优化、厂房改造等。其间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每次试验,开机停机一次,都会损失六七百万元。而且每次失败对所有人都是信心上的打击,因为感觉没有方向和未来,团队很多人都离开了。我作为领头人压力更大,有段时间一直吃不下、睡不着,两个月瘦了30斤。
最终我们坚持住了,因为这是顺应时代潮流、造福大家的好事,也可以体现人生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坚持和奋斗。我是一个较有韧性的人,我坚信只要方向选对,再怎么折腾,一路向前,总会有结果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落地需求,团队历时近两年,不仅实现核心反应器的国产替代,还自建了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温度、流速、压力的全过程智能管控。
此外,我们主导引入RC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同步建立了碳足迹溯源系统LCA产品生命周期认证,为每一批再生切片与纱线建立可追踪的数字档案。因为只有可验证、可量化,才有资格进入全球供应链。
《中国经营报》:为何是年轻的新登利实现了突破?有什么经验秘诀吗?
叶孝喆:其实,通过技术将衣服还原为石油的衍生物,然后再次生产为新衣服,已有30年理论基础,但目前全球都是实验性装置,还没有企业批量生产。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验装置验证。我们请了不少行业专家,但很多人碰壁一两次就走了。那我们就遵循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调用的数据比业内专家更大胆,最终通过颠覆式的工艺创新和应用技术迭代,实现了突破。
我想这里面还有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和坚持。技术攻关的关键时刻,团队所有人吃住都在车间,累了就在休息室和衣而卧,食堂每日把饭菜送到车间。从参数校准到设备协同,每一次尝试都关乎成败,团队凭借着一股“不破不还”的劲,在未知里硬闯出一条路,为后续生产筑牢根基。
把“中国技术”变成“全球规则”
《中国经营报》:从技术攻坚到生产调试再到市场开拓,你始终保持高强度节奏,是什么在支撑着你?
叶孝喆:这几年几乎把飞机当成了“移动办公室”。每年飞行超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去年为了对接北非市场,落地后马不停蹄拜访当地纺织协会,看他们如何处理废旧衣物,聊我们的技术能不能解决他们的痛点。
最初产品没打开销路时,哪有什么总经理的架子?我带着样品跑遍长三角的面料厂,从车间主任到采购经理,挨个儿演示再生纤维的质感和检测报告。后来慢慢摸到门路,从基层工厂往上对接,反而更顺。车间里的方案比PPT有说服力。
现在哪怕团队壮大了,我还是习惯自己跑市场,上个月还在西班牙见客户。有人说我太拼,但做环保再生这行,不亲自去看、去碰、去聊,怎么了解上下游工艺流程的门道,怎么知道市场真正需要什么?路是跑出来的,信任是磨出来的。
《中国经营报》:这样事必躬亲,将来企业做更大后,是否会有压力?
叶孝喆:之前一直处于创业阶段和状态中,自己必须对整个业务和流程都要熟悉和了解。其实现在就面临这个转变了,今年5月份公司生产销售步入正轨后,我就把生产工艺、采购、研发、销售等职权陆续下放给了各业务负责人,现在自己把更多精力放在整体战略和市场推广方面。
《中国经营报》:新登利的下一步如何规划,未来企业愿景是怎样的?
叶孝喆:短期看,2026年我们要实现11万吨总产能,光伏电站扩容到2兆瓦,让绿色电力占比再提高30%。中期看,我们想参与国际化学法再生标准的制定。现在全球再生纤维市场被欧美标准主导,但中国有最大的废旧纺织品资源、最完整的产业链,没理由在标准上“跟跑”。我们正联合青岛大学、东华大学做示踪剂技术和智能分拣设备研发,就是想把“中国技术”变成“全球规则”。
长期看,“新纤登境,利维自然”,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再生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中国化学法再生技术走向世界,以技术手段支撑碳中和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也让消费者穿上更健康环保优质的衣服。
回到初心上来,员工们喜欢喊我小叶总,其实说到底,我就是一个做环保的小叶。新登利也只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小片绿叶,我们更希望推动大家对T2T循环再生的认知度,让大家更了解化学法再生产品是质量可靠和绿色环保的,我们希望携手所有同行,一起合作,响应国家“十四五”“十五五”碳排放的号召,实现真正的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