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由于8月份MLF到期为3000亿元,这意味着实现净投放达到3000亿元,符合市场预期,也是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做。有关数据显示,考虑到截至8月22日,央行还开展了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这意味着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相当于上月的2倍,为2025年2月以来最大规模净投放。
来自Wind的数据还显示,截至8月份,今年以来央行MLF操作共投放了33500亿元,到期28890亿元,实现净投放4610亿元。
在5月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之后,近三个月中期流动性持续处于净投放状态,且8月净投放规模显著扩大。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推动宽信用进程,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
“受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以及股市走强等因素影响,近期中长端市场利率普遍上行,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所收紧,央行通过MLF等政策工具加大资金投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王青还说。
在股市方面,8月以来,A股市场开启新一轮升势。就在8月22日,A股市场延续强势表现,主要指数全线收涨并创下阶段性新高。当日,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整数关口,收于3825.76点,涨幅1.45%,创2015年8月20日以来十年新高;深成指报12166.06点,涨2.07%;创指报2682.55点,涨3.36%。
王青认为:“央行持续实施中期流动性净投放,也在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政策信号。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偏强,但货币政策仍在延续支持性立场。”
展望未来,王青表示,在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三季度外部波动及经济增长动能变化有待进一步观察的背景下,短期内降准的概率较小,央行更可能通过MLF和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预计未来MLF还会加量续做,并结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记者注意到,8月份央行两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为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8月8日央行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后,随后8月15日再开展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而8月分别有4000亿元3个月期和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这意味着当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注入中期流动性300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2024年10月推出的新工具,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中长期资金。买断式逆回购可以使央行可以更加及时、精准地调节市场流动性。
在货币政策走向上,受访专家认为,综合外部波动、国内物价及房地产市场走势,预计四季度初前后央行有可能再度实施降准降息。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通过逆回购、MLF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中短期市场流动性的调节,保持流动性充裕,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央行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董希淼预计,在5月降准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2%,但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5%的“隐性下限”。后续央行或将继续实施降准,适时向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